夏日,梅湖畔的群山翠嶺上,沉甸甸的楊梅挂滿樹梢,凝翠流丹。梅農們將楊梅分揀、入筐后,搬至船上,運往城裡銷售……這是寧波慈溪女畫家朱碧雲描繪的上世紀80年代橫河鎮楊梅豐收場景。今年,這幅精美的“楊梅畫”被印在抱枕、馬克杯等日用品上,成為慈溪文創產品展示活動中的一大“明星”。
橫河素有“中國楊梅之鄉”美譽,楊梅栽種面積3.8萬余畝,年產值近2億元。在橫河人心中,楊梅不僅是當地農業的“拳頭產品”,更是致富增收的“幸福果”。“通過栽種、銷售楊梅,橫河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大家用賺來的‘楊梅鈿’蓋新房、買汽車,供孩子們上大學。”朱碧雲說,一顆顆楊梅承載著橫河人對幸福生活的希冀與追求。
悠久歷史, 辛勤勞動釀就甜蜜事業
橫河楊梅種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清代余姚縣志《嘉清志》記述:“楊梅,產燭溪湖山者中……其味冠絕諸果”。文獻中提到的“燭溪湖”就位於現在慈溪市橫河境內。“橫河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於楊梅仙子的傳說。”梅園村村民孫國坤說,每年鎮裡舉行的楊梅開摘儀式上,梅農代表會將首批成熟的楊梅獻給楊梅仙子,感謝她對橫河的眷顧。
楊梅的歷史傳說讓橫河多了一份迷人色彩,而現實版的“創業傳奇”則讓橫河梅農感到無比自豪。“新中國剛成立時,橫河楊梅產量不高。70多年來,梅農們搶抓發展機遇,擴大楊梅種植面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楊梅產業成為造福一方百姓的富民產業。”橫河鎮相關負責人說,橫河擁有2個以楊梅產業為主導的省級興林富民示范村、7個省森林食品基地、100多名農產品經紀人,經國家綠色食品認証、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的楊梅面積超過3萬畝。
楊梅產業快速發展,為橫河梅農鋪就“康庄大道”。“上世紀80年代,上山種楊梅苗的村民特別多。尤其是楊梅承包到戶后,大家的種植熱情更加高漲。”龍南村梅農陳紹鈿回憶道,大伙通過山上“見縫插針”種植楊梅苗和荒山開墾,使村裡楊梅面積逐年遞增。“靠著楊梅銷售,我家在上世紀70年代末購買了第一台黑白電視機﹔上世紀80年代末,又用賺來的‘楊梅鈿’造起了3間二層樓房。”
從最初野生楊梅嫁接到小苗種植,再到上世紀90年代楊梅大苗種植,橫河楊梅種植駛入發展“快車道”。“那時,橫河農業服務公司還在村裡專門開辟基地種植楊梅大苗,對梅農起到示范帶頭作用。”梅園村黨總支書記胡森苗說,經過多年發展,梅園村楊梅種植面積已近7000畝,形成“家家有楊梅,人人是梅農”的產業格局。去年,全村楊梅總產值約5300萬元,梅農戶均收入4萬元左右。
勤練內功,打響楊梅產銷“突圍戰”
每年楊梅採摘季前,不少市民總會問橫河梅農:“今年楊梅是大年還是小年?”他們得到的答復是:“從商品果產量看,楊梅大小年之分已經不明顯。”原因是梅農通過科學種植管理,讓山頭楊梅在大年不再密密麻麻,小年也不再稀稀疏疏零落枝頭。
楊梅大小年逐漸消失得益於慈溪楊梅種植專家一招修剪疏果的“絕技”。從上世紀90年代起,該市農技專家在楊梅主產區推廣楊梅枝條修剪技術,教授農戶疏花疏果技巧。“修剪過的楊梅樹果實個大色黑,品質明顯高於未修剪過的。在楊梅開花、結果時,梅農通過生態疏花、人工疏果,提高果實品質。”橫河鎮農辦副主任陳世強說,這一做法不僅實現楊梅“減產增收”,還減輕了梅農的採摘工作量。
為了種好楊梅、開拓市場,橫河農技人員和梅農動足了腦筋。近年來,該鎮大力推廣楊梅樹矮化技術,降低樹體高度,方便游客採摘。“以前,成年楊梅樹樹高都在5米以上,游客上樹採果困難,容易引發事故。”大山村楊梅種植戶戚敏告訴筆者,楊梅樹矮化后,來楊梅園採摘的游客更多了。為了拓寬楊梅銷路,他還在楊梅園附近建起民宿,推出楊梅採摘游、特色農家菜。今年6月12日、13日,來度假的游客超過400人。
打好時間差,延長楊梅銷售周期,這是時下橫河梅農考慮最多的問題。每年楊梅採摘季,當地楊梅主力軍——“荸薺種”楊梅銷售總會遭到外地楊梅的前后夾擊。“我們應對的第一招是在大棚裡試種‘荸薺種’楊梅,提早上市時間。”慈溪市橫河東上河水果農場場長胡國榮說,目前,農場大棚楊梅總面積約20畝,全部採用物理防虫等生態技術栽培法。此外,他們還引入加熱、溫控設備,對大棚進行精細化管理。與露天楊梅相比,它們的上市時間提早20天左右,品質上乘的能賣到200元一公斤。
近年來,橫河梅農在種好“荸薺種”楊梅同時,大力引進“舟山晚稻”“東魁”“水晶”等優質楊梅品種,使“楊梅軍團”錯峰上市。今年,在慈溪市農合聯楊梅產業分會的牽線搭橋下,該鎮梅園村、龍南村引種了“福建特早梅”。與露天種植的“荸薺種”楊梅相比,這種楊梅的上市時間早了一個多月。
“觸網”升級,老產業煥發新活力
橫河楊梅成熟期正值梅雨季節。如何實現保鮮,進而解決貯運期短、損耗大等問題,一直是當地梅農關注的熱點。近年來,橫河新一代梅農“牽手”國內知名物流商,做好楊梅包裝、保鮮“新文章”,讓楊梅插上“互聯網+冷鏈物流”翅膀,“飛”往全國各地。
2000年,龍南村楊梅種植大戶茅春苗開始空運楊梅銷往法國、意大利,銷量每批次1噸以上,改寫了橫河楊梅批量出口僅為速凍或罐頭楊梅的歷史﹔2015年,他包下貨運專機,將1239箱楊梅鮮果運送到中國香港﹔2017年,他與法國客商合作,使橫河楊梅首次銷往中東地區……一次次包機發運楊梅的茅春苗被稱為“橫河新鮮楊梅出口第一人”。“我已經從事楊梅出口21年。現在,橫河楊梅遠銷中國香港、中東、歐洲等地,許多外國人和海外華僑華人都能品嘗到這一時令水果。”他自豪地說。
茅春苗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橫河年輕梅農也不甘落后,紛紛利用網絡為楊梅銷售開辟新天地。據統計,去年楊梅節期間,慈溪網銷楊梅超過40萬單,其中橫河寄運單數佔了近一半。“在梅園村,有不少年輕人從事楊梅電商銷售。與老一輩肩挑、船運,去市場擺攤‘吆喝’的方式不同,我們通過網絡下單、快遞發貨,助力橫河楊梅產業‘觸網’升級。”村民孫佳說,去年,她在家建起小型冷庫,對剛採收的楊梅進行真空包裝、預冷處理。今年,她經冷鏈物流車銷往各地的楊梅超過1800公斤。
楊梅“觸網”看似簡單,其中的門道可不少。本月,龍南村村民陳朱國請來兩名網絡女主播當“外援”,為農場楊梅打廣告。“楊梅上市前,我就開始嘗試各種網絡促銷方式,微信朋友圈、拼多多等網上平台都利用起來。現在,有了‘網紅’助陣,山上的楊梅更是不愁‘嫁’。”陳朱國說,楊梅開摘后,兩名女主播一直在做楊梅促銷直播。從山頭採摘,到現場挑選、包裝,再到快遞發運,讓網友全程了解橫河楊梅從山頭到家中再到發貨的全過程。
以楊梅為“媒”,橫河加快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該鎮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推出楊梅蒸餾酒、楊梅文創產品等伴手禮,開辟楊梅採摘游路線,進一步推動楊梅全產業鏈發展。“目前,梅園村正在規劃籌建楊梅綜合交易市場,在裡面開辦一個楊梅博物館。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助力橫河楊梅‘揚帆出海’,使老產業煥發新活力。”橫河鎮相關負責人說。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