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提速降費紅利被壟斷者蠶食

張海英

2020年07月09日08:47  來源:寧波日報
 
原標題:不能讓提速降費紅利被壟斷者蠶食

通過正規營業廳辦理家庭寬帶,300兆帶寬網絡每年隻需1000多元﹔但在寫字樓網絡中心隻能辦理企業專線,10兆帶寬每年就要1萬多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15%。”但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工業園區、商業樓宇的寬帶“終端價格”實際並未下降,物業、代理商成了“提速降費”的“腸梗阻”(7月6日新華社)。

自2015年以來,提速降費取得顯著成效。根據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去年披露的數據,有的流量平均單價下降93%,有線寬帶平均單價下降94%。有的提速降費累計惠及客戶47億人次,累計讓利2026億元。對此,很多用戶也有明顯獲得感。但部分工業園區、商業樓宇的寬帶價格並未降下來,主要原因是物業公司或者代理商利用壟斷地位獲取不當利益。

一個工業園區或者一棟寫字樓裡,入駐企業有很多,但物業公司一般隻有一家。按說,物業公司應該為入駐企業做好服務工作,但某些物業公司變成了壟斷者,或者聯合代理商一起壟斷,致使其他運營商無法進入,入駐企業無法選擇寬帶運營商,壟斷者則牢牢掌握寬帶服務價格,在市場寬帶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被壟斷區域的寬帶價格則鐵板一塊。

這意味著國家提速降費的紅利並沒有惠及相關企業,而是被壟斷者蠶食了。這不僅增加了入駐企業的成本,削弱了企業競爭力,還影響到寬帶市場健康發展。因為一個健康的市場,應該是多元競爭的局面,壟斷意味著市場“生病”了。從保障寬帶用戶合法權益、推動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等角度來說,必須鏟除寬帶壟斷。

對此,工信部在2018年年底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商務樓宇寬帶壟斷專項整治工作。各地電信等部門採取多種措施並取得成效。但遺憾的是,一些地方仍存在寬帶壟斷現象。比如,石家庄潤江慧谷大廈裡的一家企業反映,“用它的網絡,20兆帶寬一年6000元,而且網速特別慢,連日常網銀支付都滿足不了”。用戶承受高昂價格卻享受低級服務。另外,在黑貓投訴、聚投訴等網絡投訴平台上,也有不少關於寬帶壟斷方面的投訴。

這一頑疾難治的原因有三:建設初期就簽訂排他協議﹔物業巧立名目兩頭收費﹔驗收及后續環節監管不到位。顯然,要針對這些原因“對症下藥”。比如,針對物業巧立名目亂收費,有關部門應依據價格法律、物業管理法規進行查處。再比如,針對監管缺失,有關部門應該及時補上短板,對物業、代理商的壟斷行為,依據《反壟斷法》及時查處。

(責編:郭揚、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