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走藝術振興鄉村路

寧波寧海葛家村“變形記”引來貴州對口幫扶村學習

陳醉

2020年07月24日08:35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同走藝術振興鄉村路

7月23日,在寧波市寧海縣葛家村施工中的“藝耕博物館”裡,貴州省晴隆縣光照鎮定汪村村民羅雲正忙著給一個“竹制牆”作品收尾,他邊干邊跟葛家村的“鄉建藝術家”葛品高討論牆角的細節處理。當天是包括羅雲在內的7名晴隆農民在寧海學藝的最后一天。

看到葛家村僅用了5個月就從偏僻山村變成“網紅村”,羅雲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我們村裡會刺繡、木工、造房子的能人不少,也有很多老家具,完全可以和這裡一樣,搞美術館、博物館,把村庄變美,肯定能吸引游客……”羅雲說。

定汪村是寧海對口幫扶的晴隆縣的一個小山村。這幾年,靠著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村裡種植韭菜和花椒,村民持續增收,日子越來越好。接下來的幫扶之路該怎麼走?寧海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想到了葛家村去年中國人民大學團隊在葛家村試水“藝術振興鄉村”之路,通過引導村民動手打扮村庄,讓小村變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定汪村和葛家村很相似,都是山村,沒有特別明顯的人文資源優勢,葛家村的“變形記”能不能在定汪村復制?

今年7月,寧海向晴隆農民發出“同走藝術振興鄉村路”的邀請,以“拜師學藝”的方式建立起人大藝術學院師生、寧海葛家村“鄉建藝術家”、晴隆定汪村村民“1+1+1”藝術幫扶對子,助力鄉村振興。

“相對發達地區的村民以藝術的形式扶持欠發達地區的村民,寧海積極探索構建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幫扶模式。”寧海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希望藝術幫扶能激活欠發達地區老百姓增收的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成果。

(責編:張帆、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