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桐廬美麗城鄉建設引全國關注

專家學者聚焦“畫城”共富路徑

陶元、吳安桐

2021年06月29日08:25  來源:杭州日報
 

  美麗“畫城”桐廬。汪玉英攝

  縣域治理如何追求高質量發展,更好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杭州市桐廬縣在這些方面一直有著自己的探索。6月27日,《美好生活的桐廬樣本》新書發布暨“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學術研討會在桐廬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浙江大學等各界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此次研討。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美好生活的桐廬樣本》成為專家們解讀桐廬縣域治理之美的一項重要載體,而鮮活的桐廬“畫城”之變,也令專家們在積極把脈、建言的同時,留下了更多贊嘆。有專家表示,桐廬兼具美麗與美好,讓沒來的人心生向往,讓來過的人不舍離去,讓離開的人念念不忘。

  綠水青山成為產業“培養皿”

  全國文明城市、國際花園城市、中國最美縣、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全省美麗鄉村示范縣、浙江省首批大花園典型示范建設單位杭州唯一上榜縣……近年來,桐廬收獲了一項又一項桂冠,其背后該縣始終堅持的“生態立縣”發展理念,是最強有力的支撐。

  從杭千高速下,進入桐廬,一塊寫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字樣的巨石就會映入眼帘,它見証著這片土地以好山好水好空氣為依托、原汁原味原生態為賣點,讓美麗生態、美麗城鄉成為百姓增收和經濟發展新源泉的蛻變。

  而說起石頭,熟悉桐廬的人難免會想到石材之鄉鐘山。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展,石材產業是鐘山鄉支柱產業,是百姓致富的重要渠道。

  舊時,走入鐘山,路邊敞開的都是些石材加工坊,漫天粉塵,溪水乳白,連兩邊的青山都蒙上了抹不去的灰色。

  如今,再入鐘山,綠水在青山間環繞,石材企業規范統一在廠區內進行加工,污水、粉塵和噪音曾經困擾當地村民的“三大危害”已逐步解決。

  以“斷臂護眼”來守護“綠水青山”。鐘山鄉正是以這樣的決心和干勁,還當地村民一個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生活環境。

  向著困難尋找辦法,從百姓的需求中去破解難題。根據企業效益的好差,鐘山鄉實行淘汰關停拆除一批、著力整治提升一批、規劃集聚入園一批。同時規劃一處40畝的石材石雕小微園,把部分企業搬遷入園,如此來規范企業集聚發展,實現產能轉型。

  走綠色發展的道路,鐘山鄉採取疏堵結合的方法,讓企業主看到發展方向﹔同時讓更多村民轉變思維和發展觀念,把綠水青山轉變成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的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是發展的根基,是新興產業的“培養皿”。

  近年來,隨著環境底色的不斷擦亮,桐廬對產業鏈、價值鏈的思考也在不斷深化。一大批市場前景好、帶動效應強的大智造、大健康、大旅游、快遞特色產業項目接踵集聚。

  在大健康領域,桐廬優質的生態環境吸引包括吳祖澤、郎景和、俞夢孫、戴一凡、王健、楊光華、胡志遠等高端人才紛紛攜項目落戶。2019年6月,桐廬更是成功創建長三角首個國家級生命健康產業先行試驗區。

  這些改變,讓專家們驚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教授指出,要聚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桐廬樣本,打造新時代富春山水。依賴桐廬的綠水青山、人民群眾、發展優勢、創新動力,打造新階段高質量發展新起點,在未來將新時代富春山水真正轉化為桐廬百姓的幸福感,為省市乃至全國共同富裕提供更多桐廬樣本。

  快遞回歸 鏈動“先富”與“共富”

  桐廬是“中國民營快遞之鄉”。

  2020年2月26日,申通國際總部和韻達全球科創中心項目通過視頻簽約﹔4月2日,中通快遞桐廬總部項目正式簽約﹔6月24日,圓通國家工程實驗室創新研發基地正式簽約落戶桐廬……去年以來,佔據中國民營快遞半壁江山的“三通一達”紛紛把與各自企業未來發展相關的總部項目或科創中心放到了自己的家鄉——桐廬。這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正朝著“快遞產業之鄉”、打造快遞全產業鏈經濟集聚地的目標穩步邁進。

  2020年桐廬共招引快遞產業項目43個,總投資額達195.5億元,項目涵蓋總部經濟、新能源汽車、自動分揀設備、智能機器人與快遞包裝等多個領域。其中韻達全球科創中心、申通國際總部、中通快遞桐廬總部、圓通國家工程實驗室等9個10億元以上,20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戶,實現“三通一達”重大產業項目在快遞科技小鎮的全員落子。

  未來五年,桐廬將聚焦現代快遞的服務智能化、生產自動化、協同信息化、運輸高效化、運營綠色化、管理科學化等,依托鄉情互動、商貿聯動、投資帶動、創新驅動、服務促動五大發展戰略,從總部經濟、快遞物流金融、新材料與綠色包裝、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四個方面同步發力,延展產業關聯生態,形成桐廬特色的快遞產業生態圈層。

  就在6月,“三通一達”快遞掌門人齊聚鐘山,探索共同富裕路。

  “三通一達”詮釋了桐廬人銳意創新、通達天下的氣魄,更是桐廬人奮斗不止的精神體現。而由此“鏈動”書寫出的“先富帶動共富”的神話,也深深吸引了專家們研究的目光。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主任、教授馮鵬志說:“來到桐廬,我發現,這裡不光有江山美景,還有桐廬人民的不懈奮斗。”他從“美好生活的美好示范”這一角度贊揚了桐廬,“‘美好桐廬’給人最大的啟發是它突破了美和美好原有的概念,更多展現的是奮斗過程中形成的這樣一個很好的實踐,希望桐廬繼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更新更美的新時代畫卷。”

  良法善治書寫“向往的生活”

  青山綠水繪就“中國最美縣”的生態底色,而良法善治則鑄就了這裡“讓老百姓安心、讓企業家舒心、讓游客醉心”的“向往生活”。

  2019年以來,桐廬縣將法治建設的工作重點向“法治桐廬”“全面依法治縣”延伸,提出打造“縣域法治首善之區”為工作標杆,狠抓黨政主要負責人法治建設責任,將法治思維貫穿政府決策、行政執法、矛盾化解,以法治方式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強化統籌、精准發力,全力打造法治政府建設桐廬樣本。

  為提升關鍵少數的法治意識,桐廬持續抓好“兩個堅持”:堅持每一次政府常務會議會前30分鐘學法,堅持每一個行政訴訟案件行政負責人出庭。

  在法治引領下,更多的力量向基層傾斜。桐廬縣14個鎮街綜合行政執法隊全部挂牌,城鄉規劃、環境保護、物業管理等部門420項行政處罰權事項,全部下放到鎮街,一線執法力量大大充實,著力破解“基層看得見、管不著”執法困局。

  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桐廬縣在省人大常委會的指導和支持下,在商事登記、建設工程、民事事業等領域,縱深和集成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企業開辦僅需1天,工業項目和一般產業項目從拿地到開工42天常態化。

  在鄉村,分水鎮后岩村建立清廉驛站、網格群、法治群,開辟多渠道、多途徑的法治宣傳陣地的基礎上,成立了志願服務隊,積極開展各項志願活動,加強憲法宣傳陣地建設。

  合村鄉后溪村通過建立“合意庭”制度,讓干部和村民就發展村級經濟、加強村務管理等事項進行面對面交流協商,給群眾創造參政議政的實踐平台,積極推進村級民主管理。

  從法治到善治,從制度到溫度——桐廬成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多次蟬聯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每4個桐廬人中就有1個志願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初步形成,成為瀟洒桐廬邁向綠色崛起新境界的不竭動力。

  這樣的成果,確實很難不引起業界專家們的關注。在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李林則從法制的角度解讀美好生活桐廬樣本:“作為縣域法治首善之區,桐廬構建起了安全、穩定、平等、溫暖的法治社會,為全國其他地方全面推行依法治縣、實現縣域良法善治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桐廬經驗。”他認為,法治既是建設幸福美麗桐廬的重要內容,也是實踐桐廬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