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臨平:荷塘裡孕育共富夢 美了鄉村也美了“荷花經濟”

吳雨婷
2022年08月03日11:08 | 來源:杭州網
小字號

進入盛夏,杭州臨平區新宇村的荷花長勢喜人,正是盛產蓮子的好時機。沿著新宇村的入村主干道“共富大道”走著,目之所及,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

烈日下,千畝荷塘的荷花、荷葉齊齊整整地隨風搖曳,發出一片“簌簌”的聲音,伴著風聲和蛙鳴聲,心也寧靜了下來。

以水為帶,荷花盛開,蓮子豐收,新宇村的千畝荷塘美了鄉村,也美了“荷花經濟”。

黑魚養殖大村實現蛻變 產業轉型催生“美麗經濟”

從黑魚養殖大村到如今千畝荷塘,新宇村的蛻變在於一次產業轉型。

“2015年以前,整個千畝荷塘區塊都是黑魚養殖區塊,可以用臟亂差來形容。那時候周邊水體都是黑臭水體、劣五類水體,淤泥堵塞溝渠,整個環境非常不好。”新宇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奚如良說,黑魚養殖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伴隨著破壞周圍環境和污染水系的弊端。

這些弊端和后果,倒逼著新宇村進行了整改。2015年,臨平區運河街道下定決心關停整個街道的黑魚產業。新宇村作為涉及體量最大的一個村,全村黑魚產業3個月時間關停,騰退的大量土地由村裡統一流轉了下來。

“經過考量,我們發現黑魚塘底下的淤泥,恰恰是種植蓮藕的優越條件。”奚如良介紹,於是在2016年,新宇村從蕭山引進一家做蓮藕、藕帶的公司,一經引進,當年的村環境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原先的黑魚塘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美麗荷塘,風景一下子變美了!周邊水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溝渠也不再積淤泥。”

到了2017年以后,新宇村所有的水系均達到了五類水及以上標准,生態環境又回來了。在藕帶和蓮子等產品帶來經濟效益的背后,由荷花衍生的文旅產業也漸漸發展起來,轉型后的“荷花經濟”在探索中一步步茁壯。

“像千畝荷塘這樣大片大規模的荷花種植是不多的,借助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近幾年我們圍繞荷塘,打造了一些棧道、良田,配套了一些景觀,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游客。”奚如良介紹。

家庭農場經濟效益可觀 數字化融入現代農業

從6畝地發展到105畝地,從黑魚養殖場到家庭農場,李國敘經營的產業也隨著新宇村的產業轉型而變更。

“以前種植黑魚時,走近魚塘聞著很臭,環境也差。現在我們是蓮藕套養,養甲魚,轉型后利潤也不差的,跟以前種植黑魚的利潤相當,環境比以前好很多。”李國敘一開始嘗試做過藕帶套甲魚,但是人工費用太大,總利潤不太好,后來換了菜藕、果蓮品種,“蓮藕渾身都是寶。種植起來不換水,不廢水也不費電,相比之前,體力勞動也省了很多。”

新時代是數字化時代,農業數字化也成為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話題和實踐。現代農業的養殖有別於以前的養殖,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在銷售等方面要求也比以前更高。為此,認為“做農業也有出路”的李國敘的女婿關掉了在杭州的外貿公司,回鄉幫助李國敘做起了農業產業,養殖方面的內容由李國敘帶頭,數字化方面則由女婿牽頭負責。年輕血液和技術人才的加入,為家庭農場的科學養殖、數字化養殖和銷售注入了一股強有力的力量。

李國敘還表示:“政府還組織了很多培訓班讓我們去學習,基本一到兩個月就會開一次,由老師指導技術知識,大家互相交流、學習經驗。”

海歸下鄉深耕果蓮產業 “奶奶工坊”走出雙贏共富之路

新宇村有個著名的“奶奶工坊”,老板洪智浩是一個留美回來的年輕人,他並非新宇村本地人。為什麼選擇新宇村?洪智浩解釋,自己跟果蓮產業結緣,結合運河街道黑魚、甲魚產業轉型的契機,當地希望引入美麗經濟,而荷花具有一定觀賞性,雙方一拍即合。

“‘奶奶工坊’是一個偶然,同時也是農村農業勞動力現狀的一個必然。”洪智浩表示,果蓮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當地招工過程中,勢必要去迎合當地勞動力市場的現狀,“新宇村農業勞動力以老年人為主,年輕人較少,應聘的幾乎都是老年人群體。結合果蓮流程和老年人力所能及的范圍,我們最后用了老奶奶這類群體來完成其中一個生產環節。”

據了解,新宇村戶籍人口2730人,60歲以上老人接近800人,佔比大,老齡化程度非常高。

“奶奶工坊”目前有百余人,平均年齡70歲左右,每月工資基本有兩三千元。“我們做過統計,村裡老年人生活基本開銷並不大,每月花銷在一千來塊錢。在這邊工作三四個月,基本上她們一年的生活費都可以負擔掉。”洪智浩說。

考慮到老年人的能力和體力,“奶奶工坊”不做績效性考核,奶奶們能做多做點,不能做少做點。

“村裡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沒有購買老年保險,對70歲左右的老年人來講,一年能拿到幾千塊甚至上萬塊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奚如良表示,這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問題,另一方面實現了老年人在家門口就業,對企業和老年人做到了雙贏。

“農村創業也有它廣大的舞台,農業也有大展身手的機會,也能做大做強產業,從中能夠得到一定的經濟效益。”奚如良說,新宇村的千畝荷塘從最開始周邊的老百姓口口相傳,到后來的網絡美名盛傳,如今,每到荷花盛開的季節,村裡的游客日均人流量都要達到上千人,許多杭州主城區、湖州、嘉興甚至上海的游客都慕名前來。

“每天這麼多人來,吃喝和起居肯定要解決的,由此推動了新宇村和周邊村自發開辦了一些農家樂、民宿等。我們一方面繼續對千畝荷塘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另一方面打造公廁、公共停車位等一系列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奚如良介紹,接下來,新宇村將進行招商引資,在做好整個未來鄉村建設的前提下,規劃一批產業發展,例如在荷塘周邊打造荷塘餐廳、燒烤、露營、休閑、垂釣等一系列項目,串珠成鏈打造產業網,讓“荷花經濟”助力共同富裕。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