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诸暨赵家镇泉畈村:“文明实践”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石慧、徐潇青

2020年08月06日08:55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文明实践”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泉上有畈,畈中有泉,绍兴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的村名由来,读来就能感受到的绿色诗意,似乎给泉畈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植入了基因。

2018年,“五星达标、3A争创”的号角吹响;同一年,诸暨市开展新时代文明传习实践活动,作为试点基地之一,泉畈村的文明合力开始凝聚……自此,乡村振兴浪潮涌动,文明新风润物无声,泉畈村奏响了一曲富有跃动诗意的乡村新歌。

旅游兴,乡村焕发新颜

天蒙蒙亮,66岁的村民何锡钟就钻进了荷塘,熟门熟路地穿行在荷花间。几十分钟的功夫,他便已采满一袋莲蓬,倒在田埂上的塑料筐内,为日间游客的到来做好准备。

眼下,正是流金铄石的时节。走进泉畈村,只见清澈透亮的水面上,大片碧绿的莲叶舒展身躯,朵朵娇艳的荷花点缀其间,一幅风情万种的水乡画卷扑面而来。

事实上,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难以耕作的低洼荒田。2018年,借着“五星达标”创建契机,泉畈村的村集体统一承包了这十几亩荒田,挖坑种荷,引入清水,打造出了一片与古香榧树群相连接的荷花塘休闲带。

蝶变的并不只这荷塘一隅。每逢春末夏初,村边上一片千亩樱桃林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以前,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务农的村民们缺少经济来源,收入微薄。”2008年,现任泉畈村党总支书记何萍萍刚当上村主任。想着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他特地赶到嵊州去买樱桃苗,学习种植技术。“当时,为了延长樱桃采摘期,还尝试着引进‘五月红’等品种边学边种,就是为了给大家‘起个头’、‘打个样’。”何萍萍说。

渐渐地,在“带头人”们的引领下,樱桃种植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泉畈也叫响了“诸暨樱桃第一村”的美名。“村里现在几乎每户人家都种樱桃,种得好的人家,一亩收益可达5万元。”何萍萍告诉记者,每逢旺季,从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地区来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民心聚,文明新风劲吹

要构架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除了生活水平的提升,让村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最终落脚点。在泉畈村,新时代的“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百姓生活。

捎着家常味,带着泥土气,2018年,一处50年代建造的“沉睡”农房,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文化礼堂。每逢周末,村民陈飞红便会召集民间文艺演出队的成员,来到文化礼堂开始排练。“自从村里有了文化礼堂,每逢节假日都有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陈飞红说,“只要乡亲们喜欢看,我们就一直演下去。”

当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被撬动,文明创建的一池春水也随之被激活——红十字分会、榧乡红樱志愿队、“山娘舅”微调解组织、贴心人帮助志愿队等14个社会组织,为泉畈文明实践提供着有效载体;一个个身穿着“榧乡红樱”马甲的志愿者,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村庄发展、邻里和谐、乡风文明贡献着一己之力。

泉畈村还专门设立了“泉汇”关爱基金,帮助村里遇到紧急事件、因病致贫的家庭和孤寡老人。“除了党员和乡贤的热心捐助,村里荷花塘的日常收入,给景区工作的村民们发放了工资以后,也存入‘泉汇基金’。”这几年,何萍萍亲眼见证了“泉汇基金”规模的不断壮大。截至七月底,该基金已累计筹集到40多万元。

为了把账本晒在阳光下,村里的乡风文明理事会负责对基金筹集、管理、使用进行严格监督把关,确保将每一分善款用在群众急难处、需求处。

“在泉畈村,可见可感的一个变化是,村民们现在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愿意来报名参加志愿活动,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正在形成。”赵家镇党委书记杨学锋认为,正是这些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促进乡风文明的探索和实践,将原本松散的基层力量凝聚起来,把“文明”的种子真正深植到了村民心中。

(责编:张帆、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