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紹興嵊州:開啟“校食安共富班車” 同繪助農增收致富夢

阮帥、王嘯天
2023年02月14日20:52 |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小字號

  “通過‘校食安’平台,基地裡每天都有3000多斤農產品直達校園餐桌。”近日,在紹興嵊州市鹿山街道江夏茭白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煒廣高興地說,通過官方平台拓展銷路,不僅為周邊的農戶帶來了更多收入,也打響了基地的“江茭”等品牌,吸引了更多客戶。

  據了解,近年來,嵊州通過數字賦能,採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不斷升級更新“校食安”監管平台,通過升級追溯管理、配送監控、家校互動等模塊,在保障全市師生“舌尖安全”的同時,也讓當地農戶獲得了更多“紅利”。

  “你看,這裡能夠實時看到校園后廚的情況。”在位於嵊州市市場監管局的“校食安”綜合研判中心裡,該局食品流通科工作人員洪璐杰指著大屏幕介紹。記者在現場看到,通過一張電子“食安地圖”,全市153所學校的后廚、售賣窗等區域一覽無余,針對異常情況,系統還可以完成自動抓拍、留存,方便工作人員進行管理,為校園食品安全添上一把“安全鎖”。

  在屏幕的另一側,則動態滾動著當天各類食材的檢測結果,如發現不合格食品還能實時記錄、預警。“以前,不僅農戶送檢食材的成本比較高,紙質的檢測報告也不易保存。”洪璐杰說,屏幕上滾動著的這一串串檢測結果,正是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廣大農戶提供貼心服務的縮影。

  “大約每天檢測300多份農產品樣品。”在嵊州市某配送有限公司的校園食材檢測中心裡,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檢測員馬英拿出一袋紅辣椒,檢測其有無農藥殘留。目前,“校食安”已經納管嵊州市5家農產基地和15家合作社,通過“政府買單”的方式,經營戶可以將農產品就近送到第三方檢測中心,進行免費的檢測,檢測結果都會被錄入“雲端”實時共享,讓農戶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和便利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效率。

  如今,在“校食安3.0版本”的基礎上,嵊州還推出了“電子食安身份証”應用模塊,廣大市民、家長都可以在手機上便捷查看各類食材的檢測報告,師生用餐更加放心、安心,也有效解決了農戶檢測信息接收慢、食材溯源環節不長等問題。不僅如此,有了官方平台幫忙“吆喝”,農戶不愁沒銷路,當地優質的農產品也被更多人看見和認可,許多特色農產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環。據統計,2022年,嵊州市“電子食安身份証”普及使用率已達96%,輻射帶動經營戶戶均增收超過4萬元,越來越多的農戶正搭上這趟“共富班車”,共繪增收致富夢。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