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市余杭區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達100%

返崗開專列 政府送服務(產經觀察)

記者 顧春
2020年03月04日08: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杭州市余杭區,浙江縣域經濟“領頭羊”,全區48121家企業,用工人數近89萬。

疫情期間,工人返崗不易,復工更不易。可截至2月23日,余杭區企業復工率超98.2%,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100%。

“從各種細節裡,我們感受到余杭的溫暖和活力。”從成都坐專列返崗的東華鏈條集團員工李世龍,說出不少人的心聲。

接人:

一趟涉及120多家企業的復工專列,一上午就落實了返崗員工名單

“員工怎麼接?需要什麼手續?”2月18日,天剛蒙蒙亮,入睡不足6小時的劉旭峰被電話吵醒,電話裡傳來陌生而焦急的聲音。劉旭峰愣了兩秒,馬上客氣回答:“請稍等,我確定后回電話!”

作為余杭區人力社保局就業管理服務處副主任,劉旭峰的這個春節幾乎都在“戰斗”。復工,先要有返崗的工人。可疫情防控期間,往往是“近在咫尺,遠在天涯”,不少工人返崗困難。為了有序復工,余杭區裡劉旭峰等256名干部,組成了24個區級專項督查小組,現場排摸,力求對企業用工需求和員工來源心中有底。

2月17日晚上臨睡前,劉旭峰按慣例檢查了一遍工作群,確認當日事當日畢。可誰想到,2月18日凌晨3點,工作群又發出新任務,“確定開通黃山專列,為企業接回當地員工,明天上午11點前上報余杭名單!”

原來,2月17日晚11點,杭州市與上海鐵路局敲定了復工專列的開通細節,余杭區給各企業留下的聯系人就是劉旭峰。

“一分鐘進入戰斗狀態!”劉旭峰一邊洗漱,一邊落實任務:讓企業逐一確定員工能買票、能出村,還得聯系當地就業部門協助返工……從天亮到11點,劉旭峰的電話打得發燙。

上午11點,報名通道按時關閉。劉旭峰整理的名單上,120多家企業的職工信息、聯系方式一目了然,“回訪時才知道,余杭發動宣傳的范圍最廣,企業報名最積極,回來的人也最多。”

2月19日20時51分,黃山北至杭州東的D5580次列車到站,余杭區120多家企業的160多名員工順利抵達。下車的員工戴著口罩,看不清表情,但眉眼都是彎彎的。

不過劉旭峰顧不上開心。員工抵杭,只是“萬裡長征”第一步。返杭務工人員那麼多,如何跟蹤大家的身體健康情況?

不靠人工,靠二維碼!2月10日起,余杭啟動復工員工“掃碼+測溫”的身份查驗。企業大門處,員工除了測量體溫,還要掃描二維碼。這個二維碼,包含個人的身份証號、住址、健康等信息,便於企業實時了解員工的健康情況。

“用傳統的紙質登記手段,一個街道的工作力量1天排查不了1萬人。二維碼上線后,24小時系統后台就收到注冊用戶33.6萬戶,完成信息完整錄入數26.9萬人。”二維碼研發團隊成員王鋒煒說。

目前,余杭區已將全區1152家規上工業企業的13.76萬名參保人員信息數據與健康碼數據關聯,為復工企業用工難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同時,余杭人力社保微信、余杭區人才服務網等平台,也成了企業的用工需求反饋平台。目前已調查監測復工企業429家。

復工:

一家企業復工,近十個政府部門幫忙

從為啥時能開工急得嘴角起泡,到不出正月就實現逾70%員工到崗,杭州微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蓉說:“難題的解決都靠政府部門出手幫忙,真的很感謝!”

2月15日,作為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家復工企業,微策生物全體員工吃了一天泡面。“我們復工早,園區食堂沒開,大家也不能一直吃泡面啊!”楊蓉一急,直接跑到開發區求助。

開發區雙創服務科副科長胡穹,也是點對點聯系微策生物的駐企服務員。她排摸了附近企業復工狀況和需求,立即聯系園區食堂,提出為幾家復工企業同時送餐的方案,既給食堂降成本,又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吃的問題解決了,人的問題又來了。微策生物員工多來自豫川皖鄉村,一些鄉村為了疫情防控往往封路,有些員工也有顧慮不願按時復工。200名員工,首批到崗的隻有二十來人。

這回“接招”的是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嬿。塘棲花中人大酒店60多名員工過年沒有回家,正在待崗。這不正好對接上嗎?

陳嬿牽線,區人社局搭橋,雙方很快達成協議。1月22日,60多名員工坐著微策生物包車來到廠區,經過一系列的崗前培訓,很快上了生產線。“年前積累了2000多萬元訂單沒交貨。目前我們復工產量恢復到70%以上,一條生產線開足馬力沒有問題!”楊蓉很欣慰。

楊蓉掰指頭一數,今年各家企業復工困難真是不少,可總有政府部門來“雪中送炭”:回來早的員工進不了社區,派出所主動幫助協調﹔員工上下班不便,余杭公交公司專為企業復工定制專線公交﹔提供員工白名單,解決測體溫進出門問題,靠街道協調﹔員工被房東拒租,政府部門聯系了20家旅游飯店,提供過渡性住宿﹔就連口罩緊缺,也是開發區搭建平台,讓企業可以順利採購。

“患難見真情。這次復工,幫助我們的政府部門,數起來有近十個,沒一個推托扯皮,我們衷心感謝!”楊蓉說,這兩天余杭推出人才招聘10條新政策,自己還沒來得及琢磨,宣傳部門領導來企業調研時,就已經現場詳解了全部條款。

紓困:

三個月的融資周期,幾天就到賬了

遇到疫情,杭州迅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子欽又喜又憂。

喜的是,企業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整個春節都沒斷了研發和生產。

憂的是,錢緊了。初創企業,沒有資金積累,春節還給員工發了3倍工資。年后金融機構服務推遲,原料供應商還要及時結賬。這個難關,該怎麼過?

“年前已經談好一筆融資,因為要辦工商變更和各種手續,還需要跟投資方簽一系列文件,就打算過完年再簽約。可這筆錢不知何時才能到位。”焦慮中的李子欽,找到了未來科技城創新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沈芳明。

沈芳明當即表示:“有新政策,趕緊來申請!”

余杭有一大批處在成長期的創新企業,受疫情影響,資金吃緊。2月11日,余杭出台《嚴防疫助復工二十八條》,分為攻堅戰疫難關、加大金融支持、減輕企業負擔、保障企業生產經營、加大外貿支持力度等5方面。2月12日,余杭區財政局又設立“惠企財政政策集中兌現辦公室”,發改、科技、人力社保等十幾個部門入駐。這些援企政策的背后,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加快資金撥付!

經過大數據查檔,迅敏康申請研發補助的歷史記錄迅速被調出,區裡很快給迅敏康發來表格,讓李子欽填了承諾書。

2月19日上午,沈芳明和工作人員帶著公章,專程到迅敏康來辦理預撥補助審核。從見面、填報再到簽字、蓋章,僅僅兩分鐘,預撥企業5.9萬元房租補助、50萬元研發補助的手續就辦完了。臨走時,沈芳明還解釋了一下,“上門服務是為了看看生產現場,考察企業是不是實實在在做事。雖然是快速撥付,但每一步把關都不能少。”

3個工作日,錢到賬了!“我簡直反應不過來,感覺天上掉餡餅!”李子欽說,按正常流程,這樣的補助資金每年有兩次申報,撥付下來需要3個月左右。這次因為疫情對中小企業影響較大,幾天就到賬了。

資金到位,新一輪的生產運轉起來。“余杭的復工率這麼高,我並不驚訝。”李子欽感慨地說,駐企服務員小潘每天都會和他聯系,讓他第一時間了解對企業有用的政策信息。“政府部門心真的細,為企業解困像‘繡花’一樣,把援企政策都想到困難前面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干?”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4日 18 版)

(責編:王麗瑋、張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