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創新融合理論宣講和青年思政工作

青春聲音,讓追問直抵靈魂

許峰

2020年08月03日08:31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青春聲音,讓追問直抵靈魂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7月25日晚,在台州市路橋區桐嶼街道小稠村,一場“學習講理·青年說”理論宣講活動一開場就“點燃”了全場。通俗易懂的語言,讓百余名觀眾從情懷、智慧、品格、擔當四個維度,讀懂了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密碼。

近年來,台州融合理論學習宣講與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將黨的理論知識與趣味宣講方式相結合,用內核的“高大上”、方法的“接地氣”、內容的“近人情”,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用青春聲音,講時代故事。

全市的新時代墾荒青年理論宣講團、路橋的“青年說”、黃岩的“永小寧”、溫嶺的“駐堂講師”、仙居的“青騎兵”、三門的“隨身聽”……一支支朝氣蓬勃的青年隊伍,讓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次次的“靈魂追問”,在台州大地上深入人心。

時新的語言

講述接地氣故事

“大家都知道,網絡上有這樣一句流行語,叫做‘你是什麼垃圾?’這句話不是針對在座的各位,這句話很可能是幾個月后,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將要經受的考問。”7月25日晚,路橋區“學習講理·青年說”宣講團宣講員蔡偉的宣講,引起了台下陣陣歡笑。

蔡偉是金清鎮黨政辦的年輕干部,是一名95后。當天,他給大家分享的是垃圾分類進入2.0時代,如何在垃圾圍城中突圍實現永續發展。

為了讓宣講內容淺顯易懂,他准備了兩個多月,把專業的內容結合身邊的實際,用時髦的語言表述,把深奧的道理講“淺”,把厚厚的材料講“薄”。

在思想的碰撞中,大家收獲各自的感悟。沒有“老生常談”,沒有“苦口婆心”,沒有“諄諄教誨”,青年既是主講人,也是聽講者。

近年來,仙居持續發掘各行各業、各領域、各系統的優秀青年,“青騎兵”隊伍愈發龐大。該縣在20個鄉鎮(街道)排摸出378名村級優秀青年骨干,共青團干部、少先隊輔導員、創業青年代表……他們都是“青騎兵”的后備軍。

在溫嶺,黨校青年講師、青年黨員干部、青年文藝人才、青年社科專家、青年行業精英、優秀青年學生等六類174位宣講員加入“駐堂講師”隊伍,目前已經開設理論輔導報告、微型黨課、百姓故事、人文社科知識、先進典型事跡等180個精品宣講課程。

路橋區建立“團區委—直屬團(工)委—基層團組織”三級梯次架構的青年學習聯盟,目前已設立覆蓋機關、企業、學校、村社等的841個青年學習組織。

從事基層宣講工作3年,新橋鎮青年宣講員於一影記了6本厚厚的筆記本,有報告摘抄,有聽課筆記,也有個人心得。而她又把這些筆記,用年輕的方式轉化傳播。

多維的形式

打造零距離宣講

百姓講、講百姓、百姓聽!

近年來,台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普通百姓為主體,讓群眾走上講台,把話筒交給群眾,增強理論宣講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其持續推進的“台州好故事”宣講品牌,共遴選出各級各類優秀宣講團隊106支、優秀宣講骨干252名,用多維度的宣講形式,打造零距離的宣講氛圍。

成立9年的黃岩區鄉村大使宣講隊伍,累計選拔、培育鄉村大使380名,開展各類宣講1萬多場,受眾達百萬人次。

在路橋,鄭岩濱宣講名家工作室是該區“學習講理·青年說”宣講團的核心隊伍。這個由各行各業80后、90后組建的團隊,在3年內組織各類宣講活動200余場次。

“我們針對機關青年、村社青年、校企青年、網絡青年的不同屬性,打造各具特色的宣講團隊。”路橋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蔡榮斌說,通過宣講名家工作室“引領講”、鄉村名嘴“坐堂講”、青年志願巡講團“巡回講”、“青年說”短視頻“微宣講”,路橋的宣講工作覆蓋了各類青年受眾。

作為大陳島墾荒精神的發源地,椒江深入培育“墾荒大講堂”品牌,形成了宣講受眾廣覆蓋、陣地全覆蓋、形式多覆蓋的良好局面。

近日,《少年夢 墾荒志》首發,這是台州第一本大陳島墾荒精神教育讀本,之后將納入教育教學計劃。而“墾荒精神進校園”已成為椒江區中小學的一道風景。

線上線下齊發力,展現宣講新活力。在台州,宣講上“雲”已是常態,“理論雲學堂”已成為臨海市理論學習的新媒體平台,溫嶺等地下大力氣推廣“曙光獅”“追夢鹿”等新媒體宣講模式,玉環則把“紅色課堂”揣進了口袋,三門有了理論宣講的“隨身聽”,天台在網格上設立了“微”課堂,而路橋30個“青年說”宣講短視頻瀏覽量已達2000萬人次,單個短視頻最高點擊量突破50萬人次。

(責編:張麗瑋、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