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前夕,台州一江山島上天氣愈發炎熱。島上花草正茂,戰壕和暗堡被壓在草木下,如果不特意尋找,很難發現。海風早已吹散60多年前的烽火硝煙,隻留下簇擁的馬尾鬆團。
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組建以來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戰爭勝利了,解放軍在島上播撒下馬尾鬆的種子。那場戰役中犧牲的400多位烈士,也被安葬在台州楓山上,和一江山島隔海相望。
65年前
播種下帶血的馬尾鬆種子
94歲的陳龍崗打過很多仗,一江山島戰役是他的最后一戰。在那場戰爭中,他受了生平中最重的傷,魚雷的彈片打進他右腿的尾骨,至今沒有被取出來。
他的雙腿一粗一細,從飯桌走到沙發隻有幾步路,也必須要靠著拐杖。盡管眼睛有點花,但思路依然清晰。他還記得自己的入黨介紹人叫什麼、師長叫什麼,一個個名字串起了他烽火生涯的過往。
抗日戰爭時,陳龍崗還是一個在地主家幫佣的孤兒。18歲時,他加入游擊隊時才有了大名。1953年,27歲的陳龍崗踏上前往浙江的火車。作為高射機槍排排長,他帶著85人一起為攻佔一江山島做准備。
如今90歲,但彼時才23歲的陳士勤也正跟著海防大隊,在寧波進行海上訓練演習。當了七年兵,他已成長為浙江軍區海防第一大隊三中隊三區隊登陸艇艇長。戰斗在1955年1月18日打響。那天風平浪靜,是一月份中為數不多的好天氣。陳龍崗記得,一個機槍彈夾裡有25發子彈。那天,為了掩護2營4連搶佔高地,他不知道發射了多少子彈,“下午2點多,我們成功地攻下了190高地!”
幾乎同一時刻,陳士勤所在的火力支援艇也成功掩護登陸部隊,佔領了島上的制高點203高地。
1955年1月19日凌晨2時,一江山島全島解放。但戰士們的回程依然凶險。“敵機投了2枚炸彈,其中1枚把我們的登陸艇炸壞了。海水馬上灌進船艙,船很快就翻了。”陳士勤說,憑借自己多年海上作戰的經驗,他立馬爬上艇底,用手拉上其他人。手不夠長就趴下用腳,一個拉一個,最終14人被拉上艙底板。可年輕的報話員,因身背沉重的報話機沉入海底。
浙江全境解放。戰爭結束后解放軍戰士們將口袋裡揣著的馬尾鬆種子,播撒在一江山島上。自此,它們在島上生根,成長。前幾年,一江山島曾鬧過虫災,馬尾鬆少了很多,但仍有一些頑強生長,頂著台風和各種災害,存活了下來。
65年間
守護戰友是他余生的使命
如今,解放一江山島的烈士陵園裡,仍駐扎著一個“營”的戰士。在一江山島戰役中犧牲的400多位烈士長眠於楓山北麓,按照部隊編制恰好是一個營的人數。
90歲的老兵陳士勤,是堅守這裡數十年的“營長”。陵園裡,由當年參戰的老兵陳士勤親手種下的樟樹,經歷了40多年風霜,為400多個墓碑遮風擋雨。
1973年,在支援北大荒長達16年后,陳士勤回到台州海門,成為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管理處主任。“當時,很多人不太喜歡這份工作,覺得太寂寞。”和別人的想法不同,陳士勤覺得這裡最適合自己,“我參加過那場戰役,幸運地活了下來。但很多戰友犧牲了,葬在這裡。我想守護好他們。”
闊別這些曾並肩作戰的戰友近20年,當43歲的陳士勤第一次登上楓山,看到墓碑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他忍不住熱淚盈眶。曾經,他們都一起奮戰過。“在一口鍋裡吃飯,一起訓練,一起打球,一起相處三四年。”
戰爭總會有犧牲。打仗前,陳士勤還曾和戰友們開玩笑地說,“你們有父母要養,有孩子要照顧,但我是孤兒,又沒老婆,無牽無挂。”陳士勤5歲時母親去世,9歲時父親也離他而去,靠叔叔一家把他養大。
可最終,這幾個戰友都沒能回來。身為幸運存活的人,陳士勤將守護戰友當成了他余生的使命。
65年后
有你們守著,我們就放心
烈士墓旁,廢棄的田地上雜草叢生。有人在這裡放牛吃草,有人偷偷上山,砍伐不多的毛竹當作柴火。
陳士勤看著心痛。沒有樹,就自己種,在管理房旁,他親手栽下了一棵樟樹苗﹔沒有清潔人員,就自己打掃,每天他帶上掃帚、毛巾去清掃墓道,擦拭墓碑﹔沒有水泥工,就自己學,他常拿著抹灰刀為陳舊破損的墓碑修修補補。
在陵園墓區旁,毛竹搭建的小房子裡,他度過了20年的春夏秋冬﹔在數百級坑窪不平的青石台階上,他走了無數次,鬢角逐漸發白。
“20年,我還沒有管夠。”1993年,步入花甲之年的陳士勤離休后,依舊每天堅持爬上山看望戰友,擦擦墓碑,培一抔黃土。
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成著實被他打動。“每次他一來,就站在辦公室門口,一邊敬禮,一邊打趣地說‘陳士勤來報到’。”
在陵園工作近10年的徐怡,也被陳士勤深刻地影響著。她是一江山島戰役紀念館副館長。每逢清明,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就會迎來人流高潮,最高峰達2萬人次。人最多的時候,徐怡一天連講過11場。
400多位長眠於此的烈士中,有家屬前來登記祭掃的數量還不到一半。為了讓烈士不孤單,過去幾年,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管理中心聯合山東、江蘇、四川等多地為烈士發起尋親。徐怡對烈士郭寶慶的家屬印象深刻。“他的兩個兄弟特意從山東惠民縣趕來台州,還帶來了家鄉的土和樹苗,在陵園栽種下。”
徐怡清晰記得,那天,兄弟倆在郭寶慶的墓碑前哭了很久。轉過頭來,他們又拉著自己的手一再表示感謝,“他們說,‘這裡這麼干淨又漂亮,還有你們守著,可以放心了’。”
“這是一座有生氣的陵園。”徐怡說,手指著山頂“光照千秋”雕塑旁的一棵苦楝樹,“去年,它被雷電劈倒了。現在,它又煥發生機了。”
陳士勤說,假如有一天他不在了,那就由當年種的一棵棵樹代替自己,繼續守護400多位烈士的英靈。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