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古村變身濱水樂園 金華婺城“7+X”模式盤活鄉村夜經濟

2020年08月17日11:02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烈日褪去了炙烤的熾熱,在古婺白沙溪畔洒下一抹燦爛的余暉。奔忙了一天的人們終於放下手頭的工作,三五相邀,尋那愜意處休憩。漸漸地,溪畔一片與天姆山隔水相望的沙灘上,聚攏來一波又一波的人潮,人們在安全水域游泳摸魚,在沙灘上漫步,在廊橋上閑話家常,在觀景台上吹風看景。夜幕悄然降臨,小廣場上明亮的燈帶將四周照得仿若白晝,炭烤牛蛙、美味溪魚、各色冷飲紛紛上線,食物迷人的香氣催得戲水的人垂涎欲滴,欣欣然上岸覓食去。見客自水上涌來,張羅小攤生意的鄉民們心上激動,吆喝聲更響亮了幾分……這是連日來在位於白沙溪下游的白龍橋鎮新昌橋村的場景。自今年以來,借助金華婺城“7+X”鄉創模式,新昌橋依靠多方協力,由一個落寞古村迅速“蝶變”為一片濱水樂園,既留住了“綠水青山”,也為賺到“金山銀山”按下了快捷鍵。

十年前,新昌橋村如多數落寞古村一樣,坑窪的村中小道兩旁,錯落著爬滿歲月斑駁的民居,穿村而過的溝渠散發著臭氣,溪邊是一個集中垃圾場。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村庄,去遠方尋找夢想。“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鄉創行動”……系列重大舉措呼喚著古村的春天,似春風化雨浸潤了古村舊貌換新顏。

“五水共治”后,清水流回了村庄,溪畔建起了廊橋,村婦挎著大水盆走進了生態洗衣房。今年,婺城區政府啟動“南山漫道”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項目引入國有企業婺城區城投集團開展建設,范圍涉及新昌橋村、盧家村、長山二村、石道畈村及望山新村,新昌橋主入口成為重要打造節點。眼下,白沙溪畔草木茂密,一行綠道沿溪而走,村口創意標識、鄉愁記憶館前三十六堰圖、古橋下燈光噴泉秀……儼然移步換景,美不勝收。

緊接著,“南山漫道”文旅經濟運營隨之啟動。婺城區在新昌橋村進一步探索“7+X”模式,由村集體與婺城區城投集團合資成立婺城區昌橋文旅發展有限公司,主導新昌橋文旅經濟運營,接納村民入股分紅。在運營早期,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部分黨員率先投放燒烤、冷飲、大排檔等夜經濟主流業態,配合濱水景觀留住客源,拉動消費,其余黨員在營業過程中做好安全、秩序、衛生等維護和服務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孵化,新昌橋村夜經濟日引流穩定在千人左右,僅炭烤牛蛙單品日創收近4000元,大排檔因客流爆滿已實行預約制。

新昌橋文旅經濟循序升溫,前不久,項目引入社會組織參與,以專業團隊負責古村業態運營。該社會組織負責人吳少杰表示,團隊正在引進藝術家及創客團隊,續航游客駐流時間,同步落地集裝箱攤位及觀景台餐位設計,並擬定相關業態布局規劃及招租政策,將保証600人同時用餐,推動流量的經濟轉化﹔同步為村中閑置空間做總體規劃設計,引入國學、茶學等相關業態。

浙江花滿婺州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濤介紹,下一步,新昌橋文旅項目將充分發揮村兩委協調功能,盤活閑置民居,提供100個民宿房間配套,黨員帶頭做好濱水經濟安全維護,引入金融機構配套相關資金政策,以黨委引領、政府主導、鄉鎮組織、村集體及村民參與、企業建設、村兩委協調、金融機構配套及多方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7+X”婺城模式推動鄉創落地,實現鄉村振興。(張苑、張紅星)

(責編:張帆、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