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小份菜”、吃不完打包、公筷公勺不缺席……

涵養餐桌良好風氣讓城市有了新“食”尚

孔越

2020年09月07日08:23  來源:嘉興日報
 
原標題:涵養餐桌良好風氣讓城市有了新“食”尚

飲食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文明”上餐桌,不僅是傳承和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對提升城市品位、推動文明城市創建也具有積極作用。

昨天(9月6日),嘉興市民黃女士來到市區一家餐廳與朋友聚餐,驚喜地發現菜單有了新變化——多了“小份”的選項。“有時候兩三個人來吃飯,想多嘗幾道菜又擔心菜量大吃不完。現在有了‘小份菜’,不僅經濟實惠,也避免浪費,希望有更多餐廳能給顧客這樣的選擇。”黃女士說。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糧食安全關系著國家的安全穩定,文明用餐體現了社會的文明程度。近日,嘉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糧食習慣活動。

在南湖區,剛開學不久的5萬多名中小學生有了印象深刻的“開學第一課”——節約糧食。嘉興秀城實驗教育集團鈞儒小學的學生觀看了網絡紅人李子柒帶來的《稻子的一生》視頻,深入了解了稻子的生長過程,學校還向全校師生發出“節約糧食 光盤行動”的倡議。當天午餐時間,該校各班老師進行文明用餐指導,對於“光盤”的小朋友,還獎勵一張“光盤賞識卡”。“學校將把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糧食習慣活動長期開展下去,讓學生們在思想上進一步提高節糧意識,並不斷鞏固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風氣。”該校相關負責人說。

“服務員,打包。”昨天中午,在秀洲區一家餐廳內,一個小伙子在前台一邊結賬,一邊向服務員揮手示意。記者發現,他要打包的僅僅是剩下的小半盤小酥肉。“以前很多人有打包讓人感覺小氣的想法,現在我們都認為吃不完打包才大氣。”小伙子說。

連日來,秀洲區開展“光盤行動”,引導餐飲企業採取有效措施,將遏制餐飲浪費行為作為餐飲業常態化工作,力戒“舌尖剩宴”。不少餐飲企業通過張貼放置“光盤行動”“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宣傳標語等形式,營造文明用餐氛圍。餐飲服務單位還積極把遏制餐飲浪費納入餐飲生產、加工、服務全過程,減少餐廚垃圾﹔及時提示消費者根據用餐人數合理點菜、適度消費、避免浪費,並提供打包等服務。

一碗湯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的?近日,嘉興經開區昌盛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觀察日常用餐習慣,用生動、夸張的演繹手法,拍攝了一個短視頻,向居民展示不使用“公筷公勺”的危害,呼吁每一位居民重視用餐習慣的轉變,一起共享健康和諧新風潮。視頻還登上了“學習強國”平台,引發各地關注。

記者了解到,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糧食習慣活動開展后,嘉興將結合推行落實《公筷公勺使用規范》,進一步深化開展“食在嘉興·美在文明”“文明用餐,健康餐廳”等系列文明餐桌活動,倡導適度點餐、文明用餐、衛生用餐、節儉用餐等嘉興市“文明餐桌公約”,落實“不剩飯不剩菜”“剩菜打包”的“光盤行動”。同時,推動餐飲企業通過在菜單上標明食材分量,在套餐上注明建議消費人數,提供“半份菜”“小份菜”點餐服務等,有效引導顧客適度合理點餐。還將建立關於餐飲浪費行為的舉報投訴、專項檢查等制度機制,重點加強對商務宴請、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等的監管,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大力整治“舌尖上的浪費”。

(責編:郭揚、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