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玉環:改畫地圖,再現綠島藍灣

施煒、曹思思

2020年09月22日09:24  來源:台州日報
 
原標題:玉環:改畫地圖,再現綠島藍灣

9月14日,在台州玉環市蘆浦鎮政府,楊根青正忙著遞交資料,他翻開手中的效果圖,指著別致的三層半小洋樓,“明年大橋通車,周邊漩門山體公園、博物館都在規劃中,我們村不僅有新房住,今后車流更多,人流更旺,搞旅游業,辦民宿,發展更值得期待。”

移步漩門灣大橋,工人們正在進行安裝斜拉索、澆筑預制橋梁銜接縫隙、拋光刷漆、拆除施工棧橋等掃尾工序。幾個月前,主橋鋼梁順利合龍,主塔成功封頂,主橋鋼結構主體工程施工已正式完成。預計明年5月,大橋將正式建成通車。

時間退回1977年,漩門灣內筑大壩,險峽變通途,漩門大壩連通了玉環本島與大陸。而40年后的2017年,玉環市啟動了建橋撤壩工程,在海峽上開工建設漩門灣大橋,大橋通車后,原有的大壩被拆除。

一拆一建,是玉環這座城市對海洋認識的變化。

“大壩建成后,阻斷洋流,漩門灣與樂清灣水體不再流通,導致海灣內海水交換周期延長。再加上后期圍墾工程,航道淤積、水流不暢等問題逐漸顯現。”玉環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賴可為表示,這些持久性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使灣內水體水質變差。

而拆除大壩,即可恢復和保持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提升玉環湖水質量。“恢復原本海峽風貌,可再現玉環‘海島+半島’的自然地理特征。”賴可為說,原來水勢洶涌,寬度僅150米左右的漩門海峽,可認為是世界上較窄海峽之一,在這之上建設現代城市景觀橋梁,可充分突出玉環與眾不同的自然風貌和海島風情的特色。

同時,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交通需求量日益增加,寬14米,雙向兩車道的漩門大壩,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玉環島上市區與大陸之間的交通需求。全長3.394公裡,雙向六車道的漩門灣大橋,將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構建起緊密連接港北、港南的重要通道,便於本島車輛出行。

這座拔地而起的“月環”形大橋,引人進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優美詩境,也象征著玉環經濟和社會發展如潮水般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也給玉環帶來新的機遇與發展。玉環市民寄托於這“一牙彎月”的美好願望,讓這款橋形在網絡投票中以壓倒性優勢勝出。

“月環橋作為漩門灣區重要的建筑標志,形成玉環湖城市景觀帶、帶動水上旅游業發展。同時,沿線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整治,漩門灣區規劃方案也已經出台,村庄會變得更加美麗,村民的居住環境更加美好。”賴可為說。

昔日填海筑壩的玉環人再次改畫地圖,這一壯舉是尊重自然,也是科學治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島藍灣也是金山銀山,在撤壩建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責編:張帆、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