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評時”更要重“平時”

林魯伊、鄭晨

2020年09月23日08:22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重“評時”更要重“平時”

有媒體日前報道,個別地方在開展一些創建活動評比時隻重“評時”,而忽略了“平時”的實功夫,讀來發人深思。

大凡評選,事先總有一番忙碌。正如一年一度的高考一樣,平時學習扎實,才能考出好成績。高考就是一次對千萬考生的檢閱、一次對寒窗學子人生的考驗。而檢查評選,也可以發現實際工作中的不足與差距,以利於今后的工作。

因此,各項工作的“臨門一腳”和上級部門在關鍵節點的檢查都是必要的。問題是,我們不能在實踐中念歪了經,隻重“評時”不重“平時”。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大考之年”,時間急迫、任務繁重,來不得半點“花架子”與“虛功夫”。那種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形式主義做派,醉心於辦公室裡“想點子、找路子”的懶政怠政,分散了走訪群眾、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精力,極大地削減了脫貧攻堅重任的“含金量”。

“平時”工作足,“評時”不擔憂。基層跑遍、跑深、跑透了,我們的本領就會大起來。這句話包含著“量變到質變”的哲學理念。“平時”下足功夫有“量變”,“評時”才能“質變”出彩。時代和人民群眾是最后的評判者。誰平時夜以繼日、敬業為民,誰花拳繡腿、表裡不一,人民群眾自然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如此可知,誰在“平時”說實話、做實功,誰就能在“評時”得優秀﹔反之,誰在“平時”玩虛招、弄花樣,誰就會被淘汰掉。古人追求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就是“在詩外”的笨功夫、實功夫——寒窗熬得了的,關鍵時刻方能“梅花香自苦寒來”,方能從容面對“評時”。

【作者為杭州市蕭山區紀委基層干部】

(責編:張帆、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