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楓橋經驗”架起警民水上“連心橋”

李倩

2020年09月29日10:10  來源:麗水日報
 
原標題:麗水:“楓橋經驗”架起警民水上“連心橋”

千峽環湖繞青山,美麗鄉村星羅棋布。

麗水千峽湖,是浙江省第二大人工湖,享有“美女湖”美譽,宛若明珠鑲嵌在青山綠水間,一頭連著僑鄉青田,另一頭連著畬鄉景寧。

在湖畔,活躍著一支紅色警隊,翻山越嶺、乘風破浪,守青山、護綠水、保平安。近年來,麗水青田、景寧兩地公安機關創新發展水上“楓橋經驗”,探索庫區“水·陸”警務模式,組建“千峽義警”隊伍,勇當“生態衛士”牢牢筑起守護生態屏障。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千峽湖。”3月8日深夜,青田縣萬阜鄉偏僻的鄉間小道上,星星點點燈光格外醒目。通過“雪亮工程”視頻巡查,民警鎖定了藏匿在村裡的非法煉鋁作坊,公安聯合環保、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查處、取締了多個窩點。同時,警方還先后搗毀了非法煉油窩點、廢氣爐渣等污染物窩點,偵破傾倒病死豬等一批案件。在公安機關嚴打高壓下,千峽湖水質得到持續改善。“對涉及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我們始終堅持‘零容忍’。”青田縣公安局泉山派出所所長鄒立他表示。

9月15日上午,平靜的湖面上,一艘警用快艇駛過。泉山派出所副所長蔡寧正趕往龍公岙村的吳明發老人家。“我們約好了上門為老人調解糾紛,事關群眾用水問題,不能失約。”

“從萬阜鄉最近的行政村到派出所要開車70分鐘,而最遠的白岩前村需要3小時車程,群眾出門辦事不僅要翻山越嶺、還要乘船輪渡,非常不便。同時,庫區群眾涉土地、林權等糾紛也時有發生。”鄒立他道出了推出“水·陸”警務模式背后的原因。

群眾事無小事。泉山派出所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作用,面向群眾建立服務微信群,推出了隨到隨辦、錯時辦事等舉措,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庫區的每一個角落,實現了“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升級。此外,為了積極預防、提前發現、主動化解群眾的矛盾糾紛,派出所還創新建立“一村一警一網格員”機制,進一步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在萬阜警務室,民警每周一定期為群眾就近提供戶籍等辦事服務,並在周邊村庄設立臨時服務點。“基本上今天來辦,下周准有回信。”北山鎮的李大媽最近剛為孫女上了戶口。

群眾辦事方便了,臉上的笑容也就更多、更燦爛了。

每周二至周四,派出所推進“警務前移”,民警下沉走村入戶。每周三,警用快艇上的“水上警務室”准點出發,千峽湖畔的各臨時碼頭成為了群眾身邊的辦事窗口與調解室。

上門走訪、化解糾紛、安防宣傳、摸排情況……一天下來,民警和輔警往往走酸了腿,磨破了嘴,但他們卻說,再忙再累,都值得。

今年,在民警的幫助下,流浪在外多年的劉氏兄妹、遠嫁萬阜鄉30余載的陳大媽……不少遇到困難的群眾都完成了心願,開始了新的生活。1至9月,泉山派出所共為群眾提供戶籍辦理業務600余件次,發揮“鄉賢共治”作用調解矛盾糾紛7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

守住綠水青山,也要換來金山銀山。近年來,千峽湖立足秀美的峽灣風光,正發展成為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養生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國際峽灣山鎮旅游度假目的地。

為此,青田、景寧兩地公安機關通過完善庫區警務協作機制,實現了“1+1>2”的警務效能疊加效應。每逢節假日,千峽湖景區游客絡繹不絕。派出所民警和輔警、“千峽義警”、景區工作人員協同執勤,“雪亮工程”織起“天網”,景區建立至今未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

如今,在千峽湖畔,水上“楓橋經驗”在僑鄉與畬鄉間架起一座警民“連心橋”,水光山色、安居樂業的和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責編:張帆、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