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太湖水面波光粼粼,岸邊的蘆葦叢隨風搖曳。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高新區幻溇村港口碼頭,一艘鋼制運銷船緩緩靠近,馬達聲逐漸降低,船主王文娥舉起船篙熟練地操船靠岸。
“今年秋捕馬上就要結束啦!”還沒等船停穩,王文娥的大嗓門就傳了過來。三十多年傍著太湖生活,她的皮膚已晒得黝黑。
“要退捕了,魚不多。但不管多少量,每天都要去的。”王文娥邊說邊把船艙的魚往岸上搬。這些漁獲,將會被送到一旁的市場。
市場的漁檔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時傳來討價還價的聲音。專程從湖州市區趕來的潘大姐手裡的袋子沉甸甸的,裡面裝了十幾斤的梅鱭魚。“這不是馬上要結束太湖秋捕了嘛,都說往后的十年裡吃不到湖鮮咧,趕緊再囤點貨。”潘大姐說,她准備回家后將這些小魚加工成餡料,做餛飩吃。
像潘大姐一樣,近些日子,很多湖州市民紛紛往太湖邊的各個港口跑,大包小包的把太湖水產品往家裡帶。大家都在說:“不知道十年裡還能不能吃到湖鮮。”
今年8月7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第12號公告。公告指出:為保護太湖水生生物資源、促進水域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決定於2020年10月1日收回太湖漁業生產者捕撈權,撤回捕撈許可,相關証書予以注銷。在太湖水域作業的漁業生產者,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全部停止捕撈作業。這也意味著,太湖將進入十年退捕期。
退捕,怎麼退、怎麼管?漁民們怎麼辦?是不是這十年再也吃不到太湖水產品了?為此,人民網記者來到太湖邊一探究竟。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高新區幻溇村,結束捕撈作業的運銷船回港。張欽奕 攝
一汪太湖水 蘇浙兩地情
太湖位於長江中下游,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其橫跨蘇浙兩省,沿湖坐落著無錫、常州、蘇州、湖州等江南城市。自古以來,太湖流域就是物產富饒之地,南宋時期的民諺“蘇湖熟,天下足”更是描繪了彼時環太湖地區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與中國地勢西高東低一樣,太湖水系發端於太湖西南方的杭州市臨安區東天目山。從此處流經的山水蜿蜒曲折,最終匯入太湖水系主河流東苕溪。
太湖沿湖城市雖歸屬蘇浙兩省,但兩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同處吳語片區。中國歷史版圖中,清晰地記載過太湖周圍的城市曾同屬一個行政管轄區域:兩浙西路。因此,環太湖地區的人們自然而然有種“親”的默契。
這樣的默契沿用至今。太湖全境屬江蘇省管轄,在漁業捕撈作業中,一直以來都有江蘇漁民負責捕、浙江漁民負責銷的運作模式。
湖州市長興縣太湖街道新塘村的莫偉昌是當地的“銷售大王”。在專業模式的操作下,新塘港口幾乎所有的梅鱭魚都要經過他的手。漁民們把從太湖中收購來的梅鱭魚轉交於他,老莫則專心給大家物色買家,爭取以高價促成交易。
經過三十多年的運作,新塘漁市的梅鱭魚交易已享譽行業。這裡的梅鱭魚銷售佔據了太湖梅鱭魚總銷售的40%,是當之無愧的“王牌碼頭”。
“今年的產量還是比較可觀的,近一個月下來,每艘船都能有三十萬斤到四十萬斤的量。”莫偉昌告訴記者,雖然產量可觀,但佔據大多數的是價格低廉的梅鱭魚,售價貴的白魚、銀魚與往年相比少了不少,稀缺湖鮮鱖魚、鰻魚更是難得一見。
“魚少了,政府肯定也預料到的。”老莫說,他對今年的退捕並不感到突然。對今后的打算,他已經和新塘村的干部們商量過。“聽說江蘇那邊要進行分配式捕撈,那我們就成立合作社,把原來的散戶集中起來。”言語間,老莫顯得自信滿滿。
和老莫不一樣的是,蘇州吳中區的漁民蔣雲法對退捕后的未來看得不那麼明朗。“我們的手藝活都是祖輩、父輩傳下來的,現在說不捕了,心裡還是很落寞。”他告訴記者,當初聽到要退捕的消息,以為今年都不能捕,好在政府給了一個月的緩沖期。
記者從蘇州市吳中區相關部門獲悉,針對10月1日的太湖退捕,當地已經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工作人員將按照“一証一船一檔”的原則,對漁船和漁具進行回收。隻要是吳中區登記在冊捕撈許可証的漁民,都可根據當地出台的方案獲得補償。此外,吳中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也出台《吳中區退捕漁民就業創業政策》,向就業困難人員提供資金補貼、技能培訓等獎勵。
漁民們用高踏網在太湖進行捕撈作業。宋成 攝
禁漁與退捕 湖鮮還有嗎
太湖實施的是退捕,這是我們從管理部門公告中獲得的信息。
早在去年,長江流域的鄱陽湖、洞庭湖等相繼宣告進入十年禁漁期。2019年12月,長江也宣布從2020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十年禁漁計劃。
“早就聽說長江十年禁漁,但不知道跟太湖退捕有什麼關系。”湖州市吳興區高新區幻溇村村民王良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同村的漁民們對公告內容的具體細節也是一知半解。畢竟,公告中寫道的“收回太湖漁業生產者捕撈權,撤回捕撈許可,相關証書予以注銷。”等字句都似乎表明,江蘇漁民要面臨無魚可捕、浙江漁民面臨無魚可收的局面。
負責太湖漁業管理的江蘇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表示,太湖實行的退捕政策,並不是禁捕。今后還是會有組織地進行適當捕撈,並不是十年中從此不再捕撈,重點是改變原先濫捕的捕撈方式,改為有增殖、有配額捕撈,更有效地保護好魚蝦資源。
事實上,每年的太湖秋捕,給太湖水產品的多樣性和生物鏈造成了破壞。漁民們常用的捕撈工具——高踏網,被形容為太湖上的“天羅地網”。這種網的排線密、網眼小,甚至能漁獲一厘米左右的小魚。因此,一年一大捕,許多需要一年以上生長周期的魚類漸漸減少、瀕危,甚至滅絕。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博士徐海聖認為,梅鱭魚屬於一年生長期,如不適時進行捕撈,不僅會對下游產業鏈帶來沖擊,更會產生資源浪費。但目前,漁民們粗獷、無序地捕撈已經對整個太湖生物鏈造成了侵害。想要實現生態的平衡,退捕勢在必行。“太湖退捕不僅能修復生物鏈,對太湖水質的改善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徐海聖說,近幾年,面對太湖最大的污染之一藍藻,環太湖地區都在進行各種治理措施,太湖退捕也給藍藻治理留下了空間。
在太湖沿岸的湖州、長興等地,不僅有星羅棋布的漁村,更有能讓食客們大飽口福的太湖“三白”——白魚、白蝦和銀魚,因其肉質鮮美均為銀白色而得名。
在長興太湖風情街上經營的漁家樂業主史大姐告訴記者,開捕這段時間,店裡的食客猛增,“店裡的16張桌子,午餐、晚餐都要翻好幾次台的。大家都是沖著嘗鮮來的嘛。說退捕,大家肯定以為不能捕了。”
事實上,能夠端上太湖沿岸漁家樂餐桌上的湖鮮,大部分都是小捕漁獲,特別是一些營養價值高的魚類。像梅鱭魚在內的低價值魚往往有其自己的下游產業鏈,比如,山東、安徽等地的廠家會大量收購,用作魚飼料或加工成魚醬。
大家可以放心了,太湖退捕,這些小湖鮮還是可以吃到的。
是“退”也是“進” 十年護湖之約
說到底,退捕就是為了保護太湖的“健康”。
為了幫太湖“療養”,近些年,太湖沿岸各個城市都在積極維護太湖的生態:長興新塘碼頭建起污水集中收集管線系統﹔無錫在太湖流域率先出台《關於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無錫太湖保護區的決定》,將全市域劃為太湖保護區……
2006年8月2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專程到湖州調研南太湖的治理與開發,對湖州提出“利用好湖、開發好湖,做好南太湖綜合治理開發文章”的要求。並提出了“高起點規劃,統籌兼顧,既要保護好生態,又要追求經濟發展,實現保護與開發的雙贏”的總體戰略。
2006年后,湖州的污染企業關停、漁民上岸、污水處理、截污納管等工程持續推進。僅2007年,關停沿湖污染企業500家﹔“五水共治”啟動后,關停重污染企業累計達1600余家。通過十多年努力,湖州兩條母親河東、西苕溪水體顯著變清,入太湖水質連續8年保持在Ⅲ類以上,使南太湖成為太湖水質最佳地區之一。2016年10月,湖州南潯的太湖水廠一期啟用,使湖州市民重新喝上了太湖水。
太湖水質變好的同時卻不得不面對魚類種群數量減少的現實。據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劉恩生發表的《太湖魚類群落變化規律、機制及其對環境影響分析》的調查顯示,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太湖隻採集到魚類48種,與歷史資料記錄的107種相比,有55種魚類難見蹤影。
這其中,江湖阻隔是引起太湖魚類減少和魚類組成發生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調查發現,長江江陰以下江段,1957年前僅有水閘14座,而在1958年至1986年共修建水閘137座,這些水閘使洄游魚類受阻。
此外,過度捕撈對太湖魚類種群的變化也產生影響。據太湖漁管辦統計,2018年全年太湖漁業捕撈產量達6.96萬噸,2019年超過7.2萬噸,這一數據是2009年的1.67倍,創下歷史記錄。
“我認為太湖十年退捕,並不是真的就靠這十年,以后也許有二十年、三十年,十年只是一個起點。”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博士徐海聖說,太湖退捕是“退”也是“進”,環太湖周邊的人們理應做到守湖有責,讓太湖真正得以喘息。
遠眺碧波蕩漾的湖水,漁民王文娥百感交集,“十年后,我相信我們伸手就能摸到魚!”此時她的手機裡,正外放著民歌《太湖美》,“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紅菱哪,啊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湖飛……”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