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紛庭前解 小站大能量

浙江永康“龍山經驗”人大代表聯絡站加強訴源治理

蔣欣如、徐賢飛

2020年10月09日08:22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糾紛庭前解 小站大能量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龍山經驗”浙江永康市人大代表聯絡站聯絡員黃美媚收到永康市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消息:“有個朋友間借貸糾紛的案子,兩年了沒能解決,希望幫助調解。”黃美媚一口答應,開始思考該從什麼角度切入,更能引起當事人的共鳴。人大代表和法官一起調解糾紛,在永康已成為常態。

發源於永康市人民法院龍山人民法庭的“龍山經驗”,是強調堅持黨委領導、法庭職能前移、各方力量聯動、分層過濾、遞進調解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之舉。由永康市人大常委會、永康市人民法院聯合設立的“龍山經驗”人大代表聯絡站,在“龍山經驗”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由代表接受法院收案委派或者委托,與案件承辦人一起開展調解。代表說理、法官釋法,雙管齊下,不少矛盾糾紛都能實現庭前化解。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設在永康法院的這個聯絡站已參與處理矛盾糾紛60起,化解率達97%。

黃美媚記得聯絡站啃下的第一塊“硬骨頭”,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都存在實際困難。調解當天,一邊是失去家庭支柱的傅大爺一家,一邊是生活困難無力賠償的李某。“我們聽了他們各自的難處,仔細評估后,決定從專項救助金裡撥3萬元給傅大爺,又自掏腰包給李某家買了過年的物資,幫他找回生活的信心。最后雙方當場和解。”黃美媚回憶。

永康法院院長樓常青說:“現在年輕法官多,他們專業知識過硬,但缺乏社會閱歷,人大代表很好地實現了‘法理’和‘人情’間的平衡。聯絡站把調解放在前頭,有力推動了糾紛實質性解決,是深化‘龍山經驗’、加強訴源治理的有益嘗試。”

聯絡站選取了48名全國、省、市、縣四級人大代表作為聯絡員,覆蓋永康16個鎮(街道、區)。分配案件時,通常優先選擇屬地人大代表。屬地人大代表懂情況、有口碑,當事人更願意和他們說心裡話。不少法院做不通的工作,人大代表三言兩語就能讓問題得到解決。

代表們還自發籌集了400萬元救助資金,發放給生活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推動糾紛化解。永康市人大常委會、市法院、市慈善總會聯合出台“龍山經驗”人大代表聯絡站救助案件辦理規定,對救助標准、條件、辦理程序、發放形式等進行了嚴格規定。目前,聯絡站已發放救助金65.4萬元。

今年8月,聯絡站對受台風“黑格比”影響嚴重的鄉鎮進行了走訪,對走訪地區所涉執行案件進行調解,並對需要幫助的當事人進行救助。一位申請人主動向法院遞交了結案申請書,他動情地說:“代表自己家被淹了,一整天都沒進過家門,現在為了我家的事趕過來。他們這麼關心我們,我們也要將心比心!”一周內,聯絡站救助化解了6起受災群眾司法案件。

永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章錦水說:“‘龍山經驗’人大代表聯絡站依靠代表走到群眾身邊,解決矛盾糾紛,拓寬了權力監督的方式和渠道。下一步,我們將調動更多代表參與進來,幫助法院把案卷‘變薄’。”

現在,“龍山經驗”人大代表聯絡站已成永康廣受好評的調解站、救助站、連心站、監督站,促進了法院各項工作提升。截至8月底,永康市法院民商事收案量同比下降23.6%,長期未結案量較去年底下降47.8%,訴前化解和民事可調率、當庭宣判率分別同比上升4.2%和10.3%。

(責編:郭揚、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