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呵護”平安

寧波余姚112個村(社)有了“鄉村檢察官”

董小芳

2020年10月12日08:37  來源:寧波日報
 
原標題:用法治“呵護”平安

“村裡小企業多,外來人口多,一定要加強管理,尤其對危險駕駛等要多加排查……”在寧波市余姚市泗門鎮泗北村村委會辦公室,沈葉釧耐心地叮囑村干部。她是泗門檢察室的檢察官,現如今,她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鄉村檢察官。

“鄉村治,才能天下安。但是因法治力量不足、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鄉村一直是法治建設的薄弱環節,矛盾糾紛多、調處化解難。”余姚市檢察院鄉村檢察官辦公室主任李吉達介紹,為有效推進基層法治建設,去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檢察院指導下,余姚市檢察院在全省率先試點“鄉村檢察官”工作,著力以法治建設新面貌開創平安建設新局面。

原本就“案多人少”,如何有效下沉?

余姚市檢察院經過調研,最初以基層檢察室為載體,在泗門鎮、梁弄鎮試點,按照犯罪發案率、聚集人口等情況,向21個村(社)派駐鄉村檢察官,並聘任熱心群眾和村干部擔任聯絡員,著力加強訴源治理、釋法說理等。

今年,余姚市檢察院持續探索,又選取6個信訪量大、矛盾較多的鎮,以“1名院領導+1名部門負責人+1名檢察干警”的團隊模式,嵌入鎮級矛調中心,通過每周定期窗口值守、參與矛調中心周例會等方式,扎根基層,做好法律監督、信訪接待、矛盾調處、釋法說理等工作。同時,每月16日市領導下鄉鎮街道集中接訪,鄉村檢察官從不缺席,為疑難復雜信訪矛盾化解、答復提供法律意見,力爭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此基礎上,余姚市檢察院開發了“鄉村檢察官雲平台”,村民不用跑檢察院,通過手機就能實現問題舉報、訴求申請等﹔檢察官也可以通過該平台,進行法律宣講、在線答疑等。借助網絡,讓“鄉村檢察官”的“腳步”延伸至每一個角落。

“鄉村檢察官”,帶來了哪些改變?

多解“扣子”,少敲“錘子”,讓糾紛化解更有溫情。在辦理民營企業主陳某某危險駕駛案中,“鄉村檢察官”許淑彥主動到陳某某企業了解復工復產情況,積極聯合鎮矛調中心、村委會相關工作人員,促成雙方達成協議,並在綜合考慮犯罪情節、認罪態度等因素后,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既使得陳某某的企業能正常經營,又化解了矛盾。

一線接訪、深入監督,讓民生訴求得到更快響應。在一起關於環境污染的線索舉報中,“鄉村檢察官”沈琳旦接訪后,第一時間深入現場調查核實,與行政機關進行磋商,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履職。

釋理說法、深入普法,讓基層法治氛圍更濃。泗門鎮小路下村在村級雜志《清風月刊》中開辟“鄉村檢察官”欄目,通過以事說法、以案釋法,讓法律條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入腦入心。從去年5月至今,該村矛盾糾紛顯著下降,刑事案件“零發生”。

“當懂法、守法不僅僅出現在標語裡、宣傳架上,而是扎根在田間地頭﹔當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信法、守法,才能真正激發法治建設的活力,夯實平安建設的根基。”余姚市檢察院檢察長陳瑩說,這也正是“鄉村檢察官”推行的初衷。

據統計,目前“鄉村檢察官”已覆蓋余姚112個村(社),累計走訪村(社)20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33件,促進刑事和解10件,排摸公益損害與訴訟違法線索468條,擬對59條線索予以立案監督,有力助推了基層平安和諧。

(責編:張帆、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