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演員涂凌出演時代報告劇《在一起》

“這一次,我是武漢護士余靜”

汪蕾

2020年10月13日08:40  來源:金華新聞網
 
原標題:“這一次,我是武漢護士余靜”

10月8日,群星雲集的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以高收視率收官,該劇自開播以來,一直保持著口碑與熱度的雙豐收,多個話題詞登陸熱搜榜。各平台網友好評也持續發酵擴散。有網友點贊它是年度良心劇,也是最催淚的一部記錄時代故事的劇集:“劇中每個人都是中國的一個細胞,一個鮮活的細胞,這些細胞組在一起就是中國的丹田。”

在第6單元《火神山》中,一張熟悉的面孔被不少觀眾認出來,彈幕中也頻頻出現她的名字——曾飾演電視劇《都挺好》中保姆蔡根花一角的武義演員涂凌。這一次,她飾演的是武漢醫院的一名年輕護士余靜。疫情發生后,即將結婚的余靜是第一批參加抗疫的醫護人員,卻不幸被病毒感染,最終犧牲在疫情戰場上……

涂凌的精湛演繹展現了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的艱辛與奉獻,有血有肉,催人淚下。10月10日,記者聯系上剛殺青另一部戲、回到家鄉武義探親度假的涂凌,聽她講述《在一起》背后的故事。

三度演繹護士感同身受

10月1日,涂凌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段視頻。畫面裡,她神採奕奕,在熟溪橋上隨著《我和我的祖國》旋轉舞動。她說,這是自己半年多來最輕鬆的日子。9月19日,賀歲劇《假日暖洋洋》殺青,作為主演之一的她從三亞回到武義。

今年8月,接到《在一起》的拍攝邀請時,涂凌就在《假日暖洋洋》的劇組裡。“我們所在的《火神山》單元的導演姚曉峰正是《假日暖洋洋》的導演。巧的是,我在《假日暖洋洋》中飾演的正是一名援鄂歸來的護士長,此前的《一起深呼吸》裡也是飾演一名援外醫療隊的護士長。”涂凌說。

得知自己能夠飾演一名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護士,涂凌的第一感覺是榮幸,隨之而來的則是壓力。“哪怕隻有一場戲,我都會盡全力演繹他們的故事。但是也會有擔心,就怕自己不能很好地詮釋,怕對不起這個角色。”

涂凌說,接到任務后,全劇組成員滿懷熱情投入拍攝。很多演員都自告奮勇來報名,不計報酬,大家都說一定要來表達一下對前線英雄的敬意。

和其他單元故事一樣,《火神山》遇到的最大困難也是時間緊、任務重,劇組僅僅花了10天時間就搭出一個火神山的場景,所有演員幾乎拿到劇本就要上陣,准備期非常短。

“疫情發生以來,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付出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稍稍一回憶,這些畫面就浮現在腦海裡。”涂凌說,學生時代的她曾學過護理,在武義也有很多護士朋友,因此自己一直非常關注疫情動態,還曾盡己所能為家鄉醫院籌集捐贈過口罩。或許也是因此,《火神山》中余靜一角的拍攝,她入戲很快。

在《在一起》的網絡評價中,演員全素顏、鏡頭無濾鏡,是觀眾最為深刻的感受之一。涂凌說,事實上,為了最大限度地還原抗疫人物,開拍前,素顏上鏡就成為演員們的共識。“在這部戲中,我們不怕丑、沒雜念,就想著越真實越好。”

拍攝時,現場有醫療專家、顧問全程指導,包括醫護人員的操作流程、病人的身體狀態反應都由其嚴格把關。如余靜在重症階段和去世前的面部妝容,就是特別處理過的。

熬夜熬出的最真實狀態

除了素顏的基礎、醫療顧問的指導,還得益於緊張拍攝帶來的疲勞。涂凌笑言,這是熬夜熬出來、防護服“桑拿”蒸出來的最真實狀態。

8月的三亞異常炎熱,但劇組拍攝的是冬天的戲,特別是還要裡三層外三層穿著全套防護服。“剛上身就開始發熱了,拍攝往往要幾個小時,最長的時候要穿著防護服拍7個小時,護目鏡裡全是霧氣,等脫下衣服,全身上下都是水。拍攝現場,有年輕演員直接熱暈過去。”

正是有了這樣特殊的體驗,演員們更加理解醫護人員的不易。涂凌說,演員只是演,醫護人員卻是在真正的戰場“實戰操作”,相比高強度的抗疫醫護工作,拍攝的辛苦就微不足道了。

涂凌飾演的余靜,是《火神山》中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角色,不過戲份並不重。她回憶,當時為了趕進度,前后隻拍攝了三四天,最長的一天連續拍攝了20多個小時。而片場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更大,有的人幾天幾夜連軸轉,全劇組都在疲勞作戰。

“熬就熬吧,比起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算什麼呢?”涂凌說,“嚴重的黑眼圈、滿眼的紅血絲、蠟黃的臉色,這些甚至都不需要演了,也是真實呈現給觀眾。”

余靜在搶救室病重不治的那場戲,是全劇組的殺青戲。當涂凌擦掉臉上黑灰的色料,在鏡頭前摘下口罩對著鏡頭微笑,她的內心很復雜:“這個微笑是感恩、感謝,更是對未來的期盼。”

就像劇中人們想象的那個畫面——余靜與男友在大海邊結婚。“這個鏡頭,是拍攝時我們討論后加進去的,我們希望表達一個願望——不論困難多大,光明一定會到來,生活依然充滿溫暖與希望。”

相關鏈接

聚焦疫情時刻的小人物

《在一起》是今年目前為止評分最高的一部電視劇,豆瓣評分達到8.8分﹔影片也擁有超高討論度,收獲近5000條評論。作為今年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指導項目,影片選取疫情期間的社會生活不同切面,用紀實性的創作風格、單元劇的制作模式,啟用不同編劇、導演及演員等台前幕后演職人員共同完成。

不論是聚焦於抗擊疫情,時刻沖鋒在一線的醫療人員的《生命的拐點》《同行》《救護者》《方艙》《火神山》,還是反映當疫情來臨時,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群眾、基層服務工作者、志願者、流調人員及小商品老板等同心抗擊疫情的《擺渡人》《搜索:24小時》《口罩》《我叫大連》《武漢人》,都傳達了中國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突發的公共危機事件中,始終秉承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透過真實再現式地描摹時代記憶,刻畫抗疫群像,亦是為了傳遞英雄品格,致敬守護家國、敢於擔當的英雄的中國人。

(責編:康夢琦、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