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國詩教校園”金華佔三席

詩教入人心 詩香滿校園

唐旭昱

2020年10月16日08:42  來源:金華新聞網
 
原標題:詩教入人心 詩香滿校園

  詩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12日,由中國詩歌學會授予的2020年度“中國詩教校園”名單出爐,全國共有19所學校獲評。其中,浙江省獲評的4所學校中有3所來自金華:金華金東區傅村鎮中心小學、金華蘭溪市馬澗中心小學、金華永康市龍川學校。行走在這些學校,走廊、櫥窗,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似乎都承擔著傳承詩教文化的重任。

  詩意校園沉浸式教育

  傅村鎮中心小學,地處“詩壇泰斗”艾青的故鄉。早在2016年,學校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艾青詩歌學校”,這是艾青夫人高瑛授予的。

  該校負責人表示:“學校文化建設中,追求每一堵牆都會‘說話’,每一塊綠地都會‘抒情’,每一個角落都有閃光。”從校園的詩歌窗、詩意花壇、艾青文化長廊、樓道主題文化、艾廉館,到班級辦公室的布置等,都體現著“詩意校園”的氣息。

  雙尖山詩社,是學校詩歌少年的活動基地﹔雙尖山詩刊,選的是孩子們靈動優美的童年詩作﹔潛溪詩畫院,是孩子們校外的另一個學習和展示基地。學校還通過編寫詩詞校本教材,開展艾青詩歌教學比武、詩歌欣賞課展示、校園詩歌朗誦會、艾青詩歌征文、“我愛記詩詞”親子比賽等詩歌活動,讓師生每天浸潤在誦讀詩歌、創作詩歌的氛圍中。

  作為品牌活動之一,學校每年5月舉辦艾青詩歌文化節。“詩+書、味更香”詩歌書寫比賽、“用優美的聲音贊美你”詩歌朗誦比賽、“詩詞馨香潤心田”積累大賽、“放飛夢想,詩意成長”詩歌創作大賽等活動豐富多彩,受到師生的歡迎。

  近年來,學生詩歌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刊物《少年詩刊》上發表,學校先后榮獲“浙江省詩教先進單位”“中華詩教先進單位”等稱號。

  愛讀詩的小詩人出詩集了

  蘭溪市馬澗中心小學五(1)班的盛慧壹最近寫了首新詩:斜陽漠漠上涼亭,溪水悠悠柳自青。許久拋竿魚不食,童心轉看小蜻蜓。10月12日,這首詩被發布在學校“驥溪詩社”微信公眾號2020年第14期,這次學生們圍繞“驥溪”進行主題詩歌創作。

  該校的詩歌教學始於2005年,學校設置校本課程,先后編寫《驥溪古韻》《驥溪詩誦》校本教材,並成立“驥溪詩社”。以學生作品為主打的《驥水吟》已刊印23期,收錄了數萬首學生詩作。

  最早,學生們從基礎背誦開始。兩年后,孩子們的詩歌積累到一定程度,學校才開始指導學生創作。學校每學期統一安排全校師生進行一次古詩文考級,內容從校本教材《驥溪古韻》中提取,包括筆試和面試兩種形式。考級順序依次為:秀才、舉人、進士、探花、榜眼、狀元6個等級。

  讀古詩、學詩聯、創詩作、辦詩刊、出詩集,從傳統古詩詞的誦讀到每周《驥溪古韻》的學習,從大課間集體誦讀到青年教師古詩文示范課,從成立“驥溪詩社”到開展古詩文文化藝術節活動,每一個孩子都沐浴在詩香之中。

  孩子就是天生的詩人

  永康市龍川學校校長呂珍英還記得學校第一批學生呂嘉俊。一日下雨,呂嘉俊喊:“老師老師,天上掉水葡萄了。”當時,呂珍英是學校語文老師。呂嘉俊又說道:“滴答滴答下雨了,天上落下串串水葡萄。”呂珍英覺得,孩子是天生的詩人。這是龍川學校開展詩教活動的一個縮影。

  2002年,龍川學校在創辦之初便開展詩歌教學。當時,學校隻有2個班級。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從讀詩開始。讀著讀著,外出採風時,學生們能時不時蹦出幾句詩。后來,學校專門成立兒童詩研究組,進行骨干老師的培養,他們是學校兒童詩的生力軍,帶領著其他語文老師走上詩教探索之路。每周四晚自習,有兒童詩課,由語文老師執教。優秀小詩人通過選拔,進入年級詩社。

  呂珍英總結自己幾年來對詩歌教學的探索和認識,寫出了學校第一本培訓教材《我們一起寫童詩》﹔校本教材《小腳丫詩歌讀本》,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童詩閱讀體系﹔學生優秀作品匯集成《小腳丫》精選集,每學期出版小腳丫詩報和班級詩報﹔同時,語文、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結合兒童詩進行嘗試,詩意作文課、詩意品德課、美術詩配畫或畫配詩、音樂詩配樂……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