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臨安山核桃加工新模式助農增收

小小團圓仁 顆顆致富果

王逸群

2020年10月23日08:12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小小團圓仁 顆顆致富果

眼下正是山核桃上市的季節。在杭州市臨安區龍崗鎮康太炒貨食品廠裡,十幾名員工正在加緊為“雙11”趕制山核桃產品。一顆顆山核桃經過浸泡、水洗、敲砸等18道工序,變成完整的山核桃仁后,被打包成箱發往全國各地,短短一個月,該廠銷售額已超200萬元。

這些完整的山核桃仁有個好聽的名字:團圓仁。臨安是“中國山核桃之都”,今年總產量預計1.5萬噸左右。而在眾多的山核桃中,一顆顆小小的團圓仁,售價比普通山核桃仁高出10倍。

山核桃雖好吃,但是剝殼太費事,要把一顆完整的山核桃仁剝出來更是困難。“和手剝山核桃不同,團圓仁剝仁時不能對著尖頂敲,而應敲側面的殼。敲開后還要用鉗子和鑷子除去剩下的碎殼。”臨安康太炒貨食品廠總經理章愛琳示范了一遍。“敲打的手勁要恰到好處,有點像敲木魚。”章愛琳說,從敲仁到烘干、包裝,如何不讓團圓仁因為碰撞而四分五裂,也需要不斷提高、改進工藝。從最初的成功率不到10%,到現在成功率達30%,團圓仁的效益愈加可觀。如今,團圓仁的年產量可達2萬斤,每斤市場價也升至800元,每逢節假日還供不應求。

而今,康太炒貨食品廠不僅自主研發出一整套“獨門秘技”,帶動產業發展,還收購周邊村庄的山核桃,並培訓出了一批剝仁“巧手”,讓山核桃成為當地老百姓的致富果。

龍崗鎮林坑村村民汪興華種了幾十年的山核桃,過去常為賣不出好價格犯愁。由於名氣不夠響亮,他們的山核桃銷路常常不如周邊的昌化、島石兩鎮。“現在不管行情好不好,康太炒貨食品廠都會就近到我們村裡收山核桃。”汪興華說,家中有2000余斤山核桃,可以多賣5000元左右。而他的妻子也在康太炒貨食品廠上班,每月能賺3000多元,一家人的收入大大提高。據了解,僅林坑村就有10名村民在康太炒貨食品廠上班。

現如今,康太炒貨食品廠每年產值達4000萬元以上,產品銷售覆蓋華東地區。山核桃也成為當地支柱產業。據統計,林坑村年人均收入達1.3萬余元,其中大部分來自山核桃銷售。

(責編:王麗瑋、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