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發展紅色旅游 講好紅色故事

吳世淵

2020年10月27日08:20  來源:台州日報
 
原標題:台州:發展紅色旅游,講好紅色故事

  紅色,是亭旁起義時,農民舉起的一面鐮刀斧頭旗幟。

  紅色,是解放一江山島時,飛向敵軍的火箭炮。

  紅色,是467位青年登上大陳島時,面朝大海立下的錚錚誓言。

  當年先輩們種下的紅色種子,在台州大地上生根蔓延。光陰荏苒,斗轉星移。紅色留下了歲月遺存,並且熔鑄於台州人的血液與精神之中。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紅色文化含義越來越豐富,紅色景點也愈發熠熠生輝。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正值發展紅色旅游的大好時機。台州以此為契機,著力打造紅色文旅品牌,用心講好台州紅色故事,讓紅色成為新時代開放合作的“最亮色”。

  台州是片紅色熱土

  台州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心中理想,在這裡拋頭顱、洒熱血。

  1928年5月23日,亭旁(今三門縣亭旁鎮)180位武裝農民,在共產黨員包定的指揮下,火燒任家大院,打響了“亭旁起義”的第一槍。

  5月26日,包定領導農民佔領亭旁,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這場起義也被譽為“浙江紅旗第一飄”。

  后來,國民黨部隊大舉進犯,亭旁的武裝人員腹背受敵,不得不轉入地下。包定也轉到天台地區從事秘密工作,不幸的是,1929年3月,他在杭州武林路被捕,關押於陸軍監獄。

  1930年6月,包定在杭州鬆木場英勇就義,時年29歲。“碧血洒芳草,正氣壯山河,笑看刀光閃,高唱《國際歌》。”——這是他就義前所賦的詩。

  台州是一片勝利的土地。海陸空的勇士們,曾在這裡奮勇無畏,擊退強敵。

  1955年1月18日,在華東軍區統一指揮下,中國人民解放軍集中了約1萬人的兵力發起“一江山島戰役”,這是我軍首次陸、海、空三軍的協同作戰。

  空軍首先出擊,以4個轟炸機大隊、3個強擊機大隊對一江山島和大陳島實施轟炸﹔200多門火炮和火箭炮以7次間隙射擊和5次急襲射擊,向一江山島傾瀉了12000多發炮彈﹔進攻部隊在海、空軍火力的掩護下,登陸一江山島,僅35分鐘就搶佔了一江山島主峰……

  此次戰役歷時10個小時,共斃俘國民黨軍1086人,擊沉軍艦3艘、擊傷4艘。人民解放軍陣亡393人。到次日,國民黨軍殘部全部肅清。一江山島的解放,也改變了台灣海峽的斗爭形勢。

  台州是一片熱血的土地。在黨的號召下,有志青年們前往最需要建設的地方,開啟了艱苦卓絕的墾荒生涯。

  1956年1月,首批227名青年志願墾荒隊員登上大陳島,他們平均年齡不到20歲。

  青年們養豬、種地、捕魚,讓一座廢棄的荒島慢慢有了生機。

  4年時間,先后有5批467位青年登島,他們將大陳島建設成東海上的一顆明珠。這過程中,孕育出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如今,這已升華為台州的城市精神。

  譜寫紅色旅游新篇章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不朽。而發展紅色旅游,就是將弘揚紅色精神和發展紅色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把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最終造福社會的良性循環之路。

  一直以來,台州都注重紅色旅游資源的發掘與利用,修繕、建設了一大批革命舊址、遺跡。目前,台州市已擁1個國家級紅色經典景區(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2個省級紅色旅游教育基地(三門縣亭旁起義紅色遺址群、大陳墾荒紅色小鎮)。平田鄉桐樹坑革命紀念館等8個景區,也被列入了浙江省紅色旅游重點景區經典名錄。

  在此基礎上,台州推出了三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分別是紅色印記初心之旅、丹山赤水信仰之旅、革命熱土使命之旅。

  紅色印記初心之旅包含了亭旁、一江山島、大陳島等景區,丹山赤水信仰之旅的起點設在天台縣三州紅軍嶺,革命熱土使命之旅則有陳安寶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師烈士陵園等景點。

  這三條路線除了對紅色元素進行突出展示,同時注重創新和資源整合,用紅色加藍色的海洋、綠色的山水、古色的村鎮,讓紅色旅游更加豐富多元。走過這三條線路,不僅能接受革命傳統的熏陶,還能領略台州的神山秀水、人文鄉情。

  紅色旅游也為鄉村振興賦予了巨大動能。如三門亭旁鎮借紅色旅游的東風,重修了亭旁起義舊址、包定故居等紅色遺址,新建初心廣場、1928紅色街區、“台州海防署”古城牆等,並對集鎮規劃進行了統一編制,下屬村庄也發展起了民宿、農家樂等旅游配套產業。“十一”期間,當地接待游客10萬人次。

  “紅色旅游是傳承信仰、回眸歷史、繼承革命精神的大課堂。”台州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呂振興說,“台州是一片紅色熱土,時代也敦促我們要大力傳承弘揚中國革命精神,譜寫紅色文化旅游新篇章,以實際行動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文旅力量。”

(責編:金忠耀、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