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長興民警兩年間奔波數萬公裡,為無戶口人員解決落戶難題——

沈雲如和他的三十三個“親人”

何蘇鳴、李攀

2020年10月27日08:15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沈雲如和他的三十三個“親人”

眼前的漢子,黝黑瘦小,在人群中毫不起眼,說起話來還帶著幾分腼腆。

整整兩天,我們跟著他在鎮上走街串巷,即便是路邊一條不起眼的小徑,他也熟門熟路。

迎面走來的男女老少,紛紛停下腳步,喚一聲:“沈警官好!”此時的他,腼腆褪去,滿臉笑意。

正是他,在兩年間奔波數萬公裡,幫助33名無戶口人員找回身份。如今,他們都成了他的“親人”。

他叫沈雲如,是湖州市長興縣公安局虹星橋派出所的民警。

“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群眾的信任和托付”

今年54歲的沈雲如話不多,卻實在。他說,穿上了警服,就見不得老百姓受苦,無戶口人員也不例外。

無戶口人員,這些無法証明公民身份的人,在入學、就業、結婚、生育、社交、出行等方面,都會陷入常人無法想象的困境。

2018年,沈雲如響應長興縣公安局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主動申請從條件好、離家近的城區派出所來到距縣城10多公裡的虹星橋派出所,做戶籍工作。履新不到1個月,他就走遍了轄區的17個行政村。

這位逢人就留下聯系方式的“大蓋帽”,很快獲得了村民的信任。一次下村,有人偷偷拉住了他問:“我有個親戚,從沒辦過戶口,能不能幫幫她?”

沈雲如當天就找上門去。在一個自然村裡,他見到了19歲就從貴州遠嫁而來的王林(化名)。30年都沒有身份証的王林,找工作沒人要,生病進不了大醫院,丈夫去世后生活更加艱難,隻能在村裡打零工維持生計。

看著住在兩間簡陋平房裡的王林母子倆,沈雲如心裡難受:“我一定把你的身份找回來。”那天,他把這件事記在本子上,更記在了心頭。從此,沈雲如踏上了為村民尋找身份的漫長之路。

這是一個謹慎而又艱難的過程,走訪調查、信息採集、DNA和人像比對……每一項都考驗耐心和細心。沈雲如不僅上班時間為王林奔波,還搭上了大量休息日。有一回,聽說鄰村有一名能提供信息的村民,他下班后開著私家車一路找過去,回到家已是后半夜。

整整5個月,上萬字的調查証據和筆錄,終於讓王林拿到了生平第一張身份証。在沈雲如的幫助下,她還辦好了低保,在鄰鎮環衛所找到了工作。

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不少有戶口問題的村民找上門來。沈雲如把他們的信息一一寫到A4紙上,放在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裡,每解決一個就用筆在上面勾掉一個。兩年過去,這些紙張已微微泛黃,33個名字前面都已經打上了顯眼的“√”。

解決一個“黑戶”已是難事,何況33個!這份名單,沈雲如小心翼翼地保存著,他說:“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群眾的信任和托付。”

“7月1日,這生日是沈警官幫我挑的”

跟著沈雲如在村裡走,他熟得就像是本村人。村民們看到他也不見外,拉家常、問政策,到了飯點,爭相邀他到家吃飯。此刻,拿著回訪記錄本的沈雲如像回家般輕鬆自然,話也多了起來。

正是在這種熱絡和親切的氛圍中,人們將信任甚至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他。

2019年4月,貴州人張芹(化名)的女兒找到沈雲如,希望其幫助解決母親的戶口問題。查清張芹的原籍信息后,沈雲如多次和當地聯系,才讓她回老家辦戶口。因為沒有身份証無法購買火車票,沈雲如特意聯系鐵路公安,並送張芹上了火車。可從8月等到11月,由於對落戶流程不熟悉,戶口遲遲沒有辦下來,無奈的張芹打來電話:“沈警官,您能不能來一趟?”

在常人眼裡,這顯然是個過分的要求,也不是警察的工作職責,沈雲如大可不必跑這一趟,可他並不這麼想。“老人家家庭條件一般,多待一天就多一天費用。”接到電話的第二天,沈雲如就一路急行軍,清晨5時從長興出發,坐大巴、乘飛機、擠公交,見到當地工作人員,他又是講政策又是打感情牌,當天17時,張芹終於拿到了臨時身份証。

張芹夫婦倆興沖沖跑去民政部門辦理結婚証,沒想到工作人員請假回老家了,3天后才能回。“3個月都等了,再等3天不要緊。”張芹反過來勸沈雲如。可沈雲如輾轉打聽到工作人員的老家住址,連夜打了輛“摩的”就往黑漆漆的大山裡鑽。這位工作人員的母親被感動了,勸女兒第二天一早趕回來處理。

整整一天,沈雲如沒有吃過一口熱飯,在異鄉的小鎮上,因為找不到旅店,他就在一家壽材鋪樓上湊合著過了一夜。可他說,那一夜睡得格外踏實,因為“老人的事情終於要辦成了”。

這趟三天兩夜輾轉1800多公裡的行程有多辛苦,沈雲如不肯多說。但是張芹記得,拿到回浙江的機票時,她在機場哭得像個孩子,“這輩子終於能買機票了,這份恩情是沈警官給的。”

已辦好了戶口的33位村民,也都記著這份恩情。他們給沈雲如送錦旗、寫感謝信,還有人提著自家養的土雞土鴨往派出所送,可沈雲如都不收,他說:“你們不用謝我,要謝就謝黨和政府吧。”

73歲的王大伯,從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從小四處流浪乞討的他,29歲起就住在裡塘村的排澇站,以打小工謀生。如今,獨自生活的他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由於沒有戶口,無法享受基本醫保和社會救助。

為幫他落戶,沈雲如找到社區、福利院、民政部門一次次協調,又把調查報告提交紀檢、辦証等部門組成的疑難戶口會商小組簽字“背書”。如今,王大伯住進了鎮福利院,一見到記者,他就從抽屜裡拿出小心保存的戶口簿,指著上面的“7月1日”說:“這生日是沈警官幫我挑的,他說這也是黨的生日,我永遠不會忘。”

“看到他們期盼的眼神,就本能地把他們當成親人”

和同齡人站在一起,沈雲如顯老,這是在新疆空軍某部服役17年的印記。他還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多種病症。最嚴重的是,從44歲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突發性休克,最多的一年發作了4次。

有一回,沈雲如開車把新辦好的戶口本送去一位無戶口人員家中,途中突然出現休克症狀。他立刻靠邊停車,休息了一個多小時才恢復。妻子心疼他的身體,下班后主動為他當起下村司機。

但對沈雲如來說,這些病痛算不了什麼,讓他難受的,是一些村民曾經的不理解。

家住西南村的周大姐28年前逃婚到長興,在辦理戶口過程中隱瞞了許多個人信息,甚至為了讓沈雲如放棄尋找其原籍信息,其表弟屢次撥打當地政府陽光熱線投訴。

沈雲如不是沒有委屈,可他沒有放棄,一名人民警察的職責和擔當,促使他一如既往地努力從千頭萬緒中尋找突破口。

為了找到周大姐老家,沈雲如不知道上門多少次,找了多少她的朋友和老鄉,最終鎖定安徽的4個村庄。今年6月17日,下著瓢潑大雨,他撐著傘、舉著照片在村裡挨家挨戶詢問,終於找到了周大姐的親人。

之后,他召集周大姐娘家人、前夫和現在的家庭協商簽訂贍養協議,解決了雙方家庭的后顧之憂。“給您添了那麼多麻煩,真是不好意思!”拿到戶口本的周大姐流著淚道歉。

在同事眼裡,沈雲如幫助群眾是純粹的、不計得失的、無微不至的:每次送村民回原籍辦理戶口,他都會聯系火車站,還親自把人送上車,委托列車員照看﹔每次去外地出差辦理戶口,他都要自己貼錢,有時幾百元,有時幾千元……

正是憑著這樣一顆誠心,短短兩年時間,沈雲如上門服務群眾600余次,幫助轄區33名無戶口人員落了戶,辦理了社保、農保、低保,找到了工作,改善了生活。

其實每一個戶口背后,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都藏著難以想象的困難,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成為沈雲如拒絕的理由。但是,他沒有。

為什麼堅持?我們問得直接。

“看到他們期盼的眼神,我就本能地把他們當成親人,把他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沈雲如答得坦蕩。

(責編:郭揚、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