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獨居,一個繞不過的社會問題

徐根凱

2020年11月05日09:40  來源:寧波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老人獨居,一個繞不過的社會問題

獨居老人是老年人口中的弱勢群體,因為長期獨居,生活環境基本很簡陋,身體好的時候還能自食其力,一旦生病,衣、食、住、行存在很多困難,迫切需要社會的關懷和支持。人口預測結果顯示,到2030年,我國的空巢、獨居老人數量將增加到兩億多。老人獨居問題已成為一個繞不過的話題,不容消極回避,隻能積極面對。

近年來,有關獨居老人家中離世無人知曉的事件時有發生。2018年7月27日,廣西上林縣一名老人被發現在家中去世,老人身邊還躺著3歲的孫子,已奄奄一息,所幸村民搶救及時,孩子被救了回來﹔2019年3月3日,江蘇無錫一位獨居老伯長期患病,等親戚上門看望時已孤獨離世﹔類似悲劇上海今年就發生了兩起,8月15日,寶山區一位78歲的老人被鄰居發現已去世多日﹔另一起也發生在8月,上海浦東高橋某小區一位獨居阿姨在家中死亡至少7天,鄰居發現異樣后報警……

獨居老人在家中孤獨離世事件雖然是個別的,但我們從中會發現一些共同特點:高齡、患病、無人照料、社會關系單一等,這些成了獨居老人致命的“元凶”。這也反映出獨居老人在經濟、醫療、情感、社交等方面,有著巨大的需求空缺,需要社會統籌填補。如何讓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能夠幸福安度晚年,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俗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獨居老人需要的不只是同情,還要有切實的幫助和行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在今天,家庭已經不能完全承擔起養老的責任,國家、市場和社會必須協同行動,才可以將老人和子女從面臨的社會發展困境中解放出來。

關注老人就是關注我們自己,就是在為經濟發展緩解后顧之憂。政府除了加大對養老和醫療的投入、完善社會養老體系外,還應該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在社會服務方面,可以充分發揮社區的服務功能,比如建立獨居老人的個人檔案,為其提供醫療服務與咨詢,組織志願服務、義工服務活動等,積極關懷和陪伴獨居老人,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並有針對性地為獨居老人提供社會生活服務和健康保健服務。這樣,不僅有利於提升獨居老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他們的幸福感,而且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責編:康夢琦、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