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度絕跡到規模化養殖

浙江蘭溪:千畝“蘭江蟹”豐收助產業轉型升級

王衛英

2020年11月13日08:39  來源:金華新聞網
 
原標題:千畝“蘭江蟹”豐收助產業轉型升級

一隻,兩隻,三隻……隨著蟹籠拉網出水,一隻隻揮舞著大鉗子的蘭江蟹浮出水面,在蘭溪市赤溪街道柳塘村蘭江蟹養殖基地,養殖戶在蟹塘邊忙著捕撈螃蟹。從10月20日開始,首批規模化養殖的“蘭江蟹”第一年便大獲豐收,千畝養殖水面可收獲60多噸。

首批規模化養殖的

“蘭江蟹”豐收

“這幾天,每天捕撈量達300公斤,公蟹每隻4∼5兩,母蟹3兩左右,個大膏肥黃厚,正是品嘗的好時節。”蘭溪鴻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孫華斌說,“蘭江蟹”是蘭溪土生土長的螃蟹品種,學名中華絨螯蟹,養殖難度很大,對水體、生態等方面都有較高要求。

2018年,在蘭溪市農業部門的鼓勵支持下,孫華斌和另外十幾戶養殖戶開始試養。如今試養成功,畝產達到80公斤左右,螃蟹個大肥美,單隻公蟹最重的足有6兩多。“我們建起機埠和養殖尾水處理系統,每口池塘設置連接水管進行循環排放,並從外地引進不同種類的水草在塘中種植,淨化水質。”

蘭溪地處婺江、衢江和蘭江三江交匯之處,擁有發達的水系和豐富的漁業資源,蘭江的河床有沙礫、泥土、苦草等,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十分適合野生河蟹棲息覓食,也造就了“蘭江蟹”的優良品質。

今年,蘭溪市農業農村局早謀劃、早行動,在當地開展"蘭江蟹"養殖推廣,有20個試點,試養面積955畝,預計產值668萬元,示范帶動300余家養殖戶。

“蘭江蟹”曾一度絕跡近20年

追溯“蘭江蟹”的歷史,一些上了年紀的老漁民也說不清楚,祖祖輩輩早在蘭江上捕蟹賣了。上世紀70年代,“蘭江蟹”銷售達到鼎盛。那時,寧波、紹興、杭州等地客商紛紛趕來購買。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水體污染,“蘭江蟹”慢慢消失,銷聲匿跡了近20年。

養蟹即是養水,隻有水質優良才能促進“蘭江蟹”的健康生長。蘭溪市大力推進“五水共治”和水環境治理,從2013年到2019年,在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中,連續7年獲得優秀,蘭江水清、岸綠、魚肥、景美,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都得到有效改善。

2006年開始,蘭溪漁政部門每年花錢從溫州、上海等地買回蟹苗,增殖放流蘭江中,既能維持生態穩定,還能幫漁民增收,“蘭江蟹”又重回大家的視野,成為餐桌上的美味。“雖然品質優口碑好,但品牌不夠響亮,這讓‘蘭江蟹’在價格上吃了不少虧。”孫華斌說,四五兩重的每隻售價50元,2∼2.5兩的每公斤120元左右,價格不到陽澄湖大閘蟹的一半。

“今年,我們基地拿到經過授權的‘蘭江蟹’商標,所出售的螃蟹都會貼上商標。”孫華斌說,不僅本地人對“蘭江蟹”有一種特別的情懷,在外地的蘭溪人下單也特別多,品嘗家鄉風味是每一個在外創業者的鄉愁。

叫響“蘭江蟹”帶強養殖業

“蘭江蟹”養殖獲得成功,為蘭溪漁業轉型升級打造了一個示范點,也增強了養殖戶擴大養殖面積的信心。

“目前,蘭溪正積極申報‘蘭江蟹’農產品地理標志,接下來將進一步發揮地域優勢,全力打響‘蘭江蟹’品牌。”蘭溪市畜牧農機漁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強說,為了做活“蟹”文章,蘭溪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著力在擦亮品牌、推介產品、助力增收等方面下功夫。10月18日,蘭溪市在赤溪街道舉行首屆蝦蟹節,通過政府搭台、漁民唱戲,讓“蘭江蟹”品牌走出去,進一步提高“蘭江蟹”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蘭溪市農業農村局以“三聯三送三落實”為抓手,全面開展“蘭江蟹”技術指導服務,為“蘭江蟹”既豐產又豐收奠定基礎。“養殖基地今后還會以‘蘭江蟹’、河蝦等新品種養殖為方向,探索綠色高效養殖模式,爭取兩年內‘蘭江蟹’養殖面積達到5000多畝。”李強說,今年蘭溪市制定了養殖推廣實施方案,獎補並行,免費發放蟹苗,鼓勵養殖,對考核合格的試養主體給予1000元/畝的補助,對考核優秀的試養主體給予額外獎勵。

(責編:郭揚、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