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黃魚島5年“養”出10余項專利

2020年11月16日09:00  來源:溫州日報
 
原標題:黃魚島 5年“養”出10余項專利

  將科技的觸角伸向遠海、深海,溫州洞頭區鹿西鄉黃魚島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參與黃魚養殖的5年間,不斷探索、創造適合深海大黃魚養殖的優質技術和環境,先后拿下6項專利,目前還有8項專利正在核定中。

  海浪層疊,不時泛起白色的泡沫,60多個深海大黃魚養殖網箱的巨型圓邊在鹿西外海隨波沉浮……這是從幾十公裡之外大山嶼基地傳回的實時畫面。“每個基地都有智能傳輸設備、感應系統,不管是水面還是水底的情況,我們都能第一時間掌握。”端坐在后方辦公室的公司董事長石福明,輕點手機屏幕,各基地水環境、增氧、投料、排污等監測數據,馬上呈現出來。

  2015年,在北京從事電氣自動化領域研究和管理工作的石福明,相中了洞頭區“在京溫商回歸”重點項目,並回鄉跨界創業。他告訴記者,科技運用於海上,比在陸地上難度要大得多,而且也沒有先例可循,要想把魚養好,還是得靠自己探索。

  為了養成最接近野生大黃魚的口感,石福明的團隊特意選擇鹿西遠海東南朝向的海區作為養殖基地,這樣在急流大浪中養出來的大黃魚,條形更加健美,口感也更加接近野生大黃魚。為了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和養殖設施,經過多年實踐,“黃魚島”目前已建成周長188米的智能生態漁城4座,建成23萬立方米中國最大的船型深遠海智能養殖平台1組,浙江省最大口徑的周長100米抗風浪深水網箱22口,周長60米的抗風浪深水網箱38口,大黃魚智能化養殖更是走在全國前列。其中,智能生態漁城通過對水流、水溫、氨氮、排泄物、死魚沉澱、覓食情況等進行監測,除適時作出相關調整外,還可將排泄物收集再后期生產有機化肥。

  在研究開發智能漁城、抗風浪深水網箱過程中,“黃魚島”申請了14項基於海水網箱養殖、智能排污、錨泊系統等方面的專利,如智能圍網養殖底質排污系統及方法、海水圍網養殖智能反饋及復位系統、海上浮網養殖的網箱組合體等。

  據介紹,從2016年“黃魚島”試養深海大黃魚至今,每年投入研發和設備經費1000萬元,明年,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以科技之力為大黃魚養殖“護駕”。(陳蜜)

(責編:金忠耀、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