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賦能龍泉鄉村文旅 共奔“小康路”

艾宇韜

2020年11月16日17:15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最近我們生意很不錯,每天能接好幾個旅游團咧,也有好些慕名而來的散客。”面對蒸蒸日上的經營環境和形勢,浙江龍泉竹垟畬韻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負責人宇小斌興奮地說,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鄉裡的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居民的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家家戶戶都蓋起來三層小洋房,享受的是實實在在的小康生活。

  竹垟畬族鄉是麗水龍泉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畬族居民佔比1/3。該鄉四面群山環抱,森林覆蓋率達85.7%,一條由北向南的橫溪貫穿村中,幢幢村居沿溪東西兩岸分布,依山傍水,自然景色秀麗,水文景觀優美。

橫溪邊的竹垟鄉民居

  但在十幾年前,竹垟鄉還只是一個大山深處的落后小鄉鎮,到處是泥濘的石子路和散發刺鼻氣味的溪流。近年來,該鄉按照“文化發展有形化、文化載體多樣化、文化成果精品化”的思路,通過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興起了多家民宿農家樂,建起了田間休閑吧,將畬族傳統文化與風俗節慶、農旅開發、研學度假等有機結合,進一步帶動了畬鄉經濟發展,帶領村民共奔小康生活。

  早在2018年初,竹垟鄉就通過深度挖掘畬族文化內涵,形成了特色文化旅游產品——畬族婚嫁表演。在游客剛下旅游大巴時,便能體驗到畬族婚嫁的全套流程,甚至可以親自扮演其中的“角色”,極具參與感和互動感。然而,來的旅客雖然不少,但由於婚嫁表演隻有半天時間較短,留不住客人,實際的旅游創收並沒有很好。之后,竹垟鄉便思考起要走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的發展規劃路線。

  在對橫溪進行推行”生態化、項目化、景觀化”的環境治理之后,竹垟鄉便著手進行生態旅游開發。相繼投資建成水上梯田、鋼琴浮橋、“畬”字戲水壩、生態防洪堤、沿溪休閑游步道、賞魚長廊等一系列沿溪生態景觀帶,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同時,為游客提供了感受生態觀光游的絕佳去處。同時,隨著生態越來越好,游客的紛至沓來也讓越來越多在外的鄉民願意回鄉開農家樂,“畬園田居”等畬家風味農家樂越開越多,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潑水節是我們鄉舉辦的重要旅游項目之一,現在慢慢名氣也做大了,游客越來越多。”竹垟畬族鄉黨委書記楊惠民介紹說,當地利用橫溪的自然條件,斥資打造了親水噴泉廣場,用於舉辦每年的潑水狂歡節,光去年一天人流量就達3萬人次。村民也趁時機在廣場周邊搭建攤位,向游客售賣當地土特產品,收益頗豐。在以旅游帶動消費的同時,也真正讓產業與旅游繁榮共進。

當地發展農特產品

  如今的竹垟鄉,處處可見油菜花海、田間綠道,鄉村旅游秋意正濃。在依托自身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鄉裡計劃著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加快當地產業轉型發展,通過發布“畬小妹”文創品牌,將畬鄉筍干、畬鄉米酒等農特產品以及一系列文創產品推介給游客,推動產業扶貧與旅游發展深度融合模式,讓“好風景”成為鄉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錢景”。

(責編:艾宇韜、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