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也需要“實驗室”

李攀

2020年11月19日09:10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鄉村振興也需要“實驗室”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眼下,正值黃岩蜜橘上市的時候,有一則新聞引發關注。據報道,從2012年底以來,先后有來自上海、江蘇和浙江的3位教授,不約而同地來到黃岩開展鄉村振興實驗。這場實驗帶來的改變具體而深刻:有機更新的鄉村規劃建設理念已在黃岩鄉村深入人心,柑橘大棚裡安裝了物聯網設備,中藥材產業初具規模……

教授們堅持不懈的付出令人感動。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楊貴慶蹲守黃岩,指導當地鄉村規劃建設﹔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談獻和快70歲了,仍然堅持每個月去黃岩,暑假時甚至帶著孫子以方便照顧﹔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田生科在黃岩開展新品種的種植研究。當然,教授們能去黃岩,與當地干部群眾的熱情歡迎以及政策上的支持也密不可分。於是,鄉村這片廣闊的土地,成了他們盡情揮洒的“實驗室”。

這些教授很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星期天工程師”。有所不同的是,如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要素在長三角得到了自由流動、優化配置。顯著的特色是,這些教授不是去幫鄉鎮企業做技術搞項目,而是從事鄉村振興的實驗。他們沒有既定規劃和路徑可供遵循,而須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探索破解鄉村振興中的難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全國脫貧攻堅的任務即將如期完成,而浙江更是很早就完成脫貧任務。怎樣打造具有現代特征的美麗鄉村,這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以為,除了圍繞當前的產業、技術和項目引進人才、資金以外,也不妨著眼長遠、聚焦問題,有意識地開展前瞻性、探索性的實驗。

比如,改善村貌與保護好古村落如何兼顧?有的村子居民不斷流失該怎麼辦?這些都是鄉村振興面臨的“疑難雜症”,答案也絕非簡單的“是”與“否”。問題很具體很實在,解決起來很難辦很費神,要用創新的、與現代化合拍的方法因地制宜破解這些難題,就會涉及到社會學、城鄉規劃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多學科的分析與運用,需要科學的分析與量化測試。

“實驗”一詞,足可見3位教授開展探索的不確定性。為了解決某個問題,他們需要花大量時間,設計多種方案。荒野之中,誰能知道路在何方?但大膽往前走,總會有路的。即使不是成功之路,也能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打開想象力,拓展發展的可能性。重要的是,未來的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地與科學和智慧相伴一起走。

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很歡迎也很需要像3位教授這樣的人才。各地可以提高預見性,多設置一些鄉村振興的議題,多創造條件方便人才開展實驗。從長遠來看,這樣也能避免陷入路徑依賴和同質化競爭。對人才們來說,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中國鄉村廣袤而遼闊,提供了施展才華、干出事業、實現理想的舞台。雙方相向而行,鄉村振興必然能讓更多美好發生。

(責編:郭揚、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