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到市民 過幸福的生活

杭州康橋文體建設走上“康庄道”

王蕭蕭

2020年11月27日14:14  
 

11月26日, 59歲的陳氏太極拳傳人張國良帶領團隊正式入駐剛剛揭牌的杭州市拱墅區康橋街道文體中心,義務教居民打拳。1個月前,張國良老漢還自掏腰包舉辦了“健康迎亞運,活動新康運”中國傳統武術功力挑戰賽。

談起初心,張國良表示,“就是想讓更多的鄉親從牌桌、麻將桌邊走出來,動起來,學習中國功夫,愛上中國功夫。”

在文體中心,記者看到,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坐滿了好學的孩子們,圖書館裡書香四溢,大廳的牆上還有喜馬拉雅的有聲圖書館,掃一下二維碼,不僅能免費聽到大美運河、康橋故事、少兒國學等。

文體中心青少年活動發展中心徐娟老師說,未來,中心將繼續貫徹執行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意見》,舉辦一系列的活動。有浙江少兒朗讀者展演活動,誦讀中華經典、描述家鄉綠水青山﹔有新時代星星火炬浙江少年兒童英語風採實踐展示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康橋故事﹔有中小學生創意主題作品浙江公益展評活動,挖掘有康橋特色的中國風英語題材內容,更好地為了解真實的康橋提供世界視角素材。

康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蒯駿介紹,康橋現在是杭州市大城北開發的核心地帶,經過城中村改造以后,群眾對文體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漸增高。除了文體中心,街道還把民生工程延伸到每個社區,建設了家門口的陽光老人家、陽光驛站、文化家園等民生設施,重點關注一老一小。陽光老人家有頤養、活動和健康中心,醫養護一體化的陪護中心﹔陽光驛站提供給孩子們有趣的玩具、活動的空間﹔文化家園有閱覽室、健身房,有美術、音樂、書法等培訓班,還成立了舞蹈隊、模特隊、運動隊,不斷豐富居民業余文化生活。街道還重點打造15分鐘便民圈,建設理發店、超市、藥房、菜場等生活必需場所,建立小型綜合體,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責編:王蕭蕭、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