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余姚河姆渡浪墅橋:古韻猶存又一村

孫吉晶

2020年12月09日09:24  來源:寧波日報
 
原標題:余姚河姆渡浪墅橋:古韻猶存又一村

  村內一景。李秀君 攝

  站在寧波余姚河姆渡鎮浪墅橋頭,大涇浦河從村前緩緩流過,平靜的水面倒映著粉牆黛瓦,構成一幅美麗的江南水墨畫卷,訴說著古村落悠遠的故事。

  浪墅橋,舊名浪墅錢。當第一批吳越錢王后裔的錢氏族人在河姆渡落地生根以后,煙火也在此地漸漸傳開來,薪火相傳、繁衍生息,一直到如今,浪墅橋村內的村民仍以錢氏為主。

  2015年,浪墅橋自然村被命名為寧波市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今年又成為河姆渡鎮精心打造的“茭美古渡”美麗鄉村示范線的一個核心景區。行走在河姆渡遺址景區至浪墅橋的濱江棧道以及禾雀堤上,人們可以一覽姚江美景,每年吸引50多萬人次游客前來古村落探尋鄉間風情。

  近年來,河姆渡鎮充分尊重歷史記憶,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在保留村內古建筑原貌的基礎上,重點對錢家大院、礌鼓牆門、錢氏宗祠等傳統建筑進行適當規模、漸進式更新修繕,最大限度保存和展示這些古跡的歷史價值與美學價值。由錢家大院內民居改造成的“茶香書屋”,實用面積150平方米,內設圖書室、閱覽室、茶室、活字印刷體驗室,不僅可以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四明十二雷制茶技藝的精益求精,還可以體驗與喜馬拉雅合作的有聲圖書牆以及中國傳統文化活字印刷術。

  書屋后院的天井還設有錢家大院小廣場,集紅色講壇、農技課堂、文體廣場、節慶舞台等功能為一體,從農業種植技術到如何在農村從事電子商務,從農村文體娛樂活動到節慶文藝表演,已成為引領思想、豐富生活、凝聚人心的重要平台。

  浪墅橋還注重挖掘生活情景、傳統習俗、民間工藝、宗族文明等文化元素,新建農耕文化印象館、非遺展示館、越瓷坊、古法榨油坊等文化景點,創新和傳承剪紙、鼓亭抬閣、四明十二雷制作技藝等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本鄉本土歷史遺存。尤其是成功引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窯青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嵇錫貴大師並設立大師工作室,使越窯青瓷這門古老的燒制技藝重新煥發生命力。

  浪墅橋村內有一個連心亭。村干部說,這裡已成為村裡一個固定的村民說事點。浪墅橋通過深化落實村民說事制度,開創了村庄善治和美的新境界。

  從曾經的經濟薄弱村,到如今風景宜人的美麗鄉村,浪墅橋村改變的不僅僅是村容村貌,還有鄉風民情。

  前不久,村黨組織換屆選舉圓滿結束,一批敢於擔當、勇於作為的黨員走上村干部崗位,村裡干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上月初,新當選的河姆渡鎮蘆山寺村黨總支書記向國燦來到浪墅橋自然村與村民探討美麗庭院設計方案,從花草品種選擇到花盆擺放位置,他一一與村民交流看法。

  河姆渡博物館二期停車場建設需要征用一塊土地,這塊土地是一戶外出經商村民唯一的承包地,征用難度比較大。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向國燦和村原支書一起,驅車300多公裡到江蘇泰州與該村民溝通,最終村民被他們的誠意打動,同意土地征用。

  “村庄變美了,環境變好了,更有面子了!”在連心亭聊天的一位阿婆說。(孫吉晶、謝敏軍、李秀君)

(責編:金忠耀、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