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聚焦“學歷案”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習”

張向瑜

2020年12月09日11:01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聚焦“學歷案”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習”

  大家都知道,老師在上課,會有一本“教案”,一堂課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寫得清清楚楚。可一堂課教下來,老師了解學生到底學會了嗎?或者說,學生了解這些嗎,作為學習的“主人”,他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怎麼學、學會了嗎?

  很多時候,答案是否定的。

  現在,杭州拱墅區的學校就要改變這一現狀,讓課堂堅持學生立場、倡導真實性學習,讓師生都清楚知道“學生真正學會了嗎”。怎麼改變?他們借助的教育工具就是“學歷案”。

  12月8日,拱墅區第二屆“運河之聲”課程教學節開幕,圍繞的焦點就是“學歷案”。來自省市的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代表,對這種課堂學習方式紛紛點贊。

  對很多人來說,“學歷案”是個新名詞。拱墅區教育研究院院長沈旭東做了細致介紹,“學歷案”即學習經歷的方案,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內容、評價、過程、鞏固和反思等六部分,它的使用者是學生,上課時人手一份,呈現的是課堂學習的全過程。“這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個工具,關注的是學生‘學會’以及‘何以學會’的過程。”可以說,這種呈現方式給課堂“教”和“學”的方式都帶來了巨大變化。

  拱墅區推行“學歷案”,可不是“突然為之”,而是水到渠成,基礎很扎實。

  從2011年開始,區裡就全面啟動“高效課堂”改革,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從2016年到2019年,全區開啟第一輪深化課改三年行動,今年第二輪課改三年行動又開始,進一步明晰了“素養導向、綜合學習、學科實踐、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以“學歷案”為抓手,迭代學習設計促進課堂轉型,讓每一個學生都經歷“真學習”,讓學習為學生賦能,打造“運河邊的幸福童年”、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據了解,“學歷案”最早的提出者是華東師大課程教學研究所崔允漷教授團隊。12月8日,崔教授也來到了現場,他很欣賞拱墅教育精耕課堂的做法。他說,課堂上學生必須是第一位,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引起、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老師的專業實踐,應該體現在如何設計好、實施好、評估好學習方案。”目前,“學歷案”已經在各地多所學校應用,實踐証明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