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數十萬元 回本6到10個月

“鍋圈”競相角逐 隻因投資少又能賺錢?

甄妮

2020年12月11日08:42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鍋圈”競相角逐 隻因投資少又能賺錢?

  某投資創業公司曾做過一個小調查,如果你想創業,想做哪個行業?結果“火鍋”以16%的絕對優勢勝出。

  像老板陳龍一樣,很多餐飲創業者都看上了火鍋這門生意。

  周六晚6時,黃姑山路的拓峰科技園內十分熱鬧,一家名為“巡山令”的苗家酸湯牛肉火鍋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長隊最前面有一個“等位福利”的牌子,中間兩行小字寫著:等位30分鐘以上,送牛肉丸一份,等位50分鐘以上,送鮮椒牛肉一份。

  “大冷天的,顧客等位也不容易,我們特意設置了這樣一個福利,讓大家有個等下去的動力。”老板陳龍一直在店裡忙活著,人多的時候他就變成了“自由人”,領位、上菜、端菜全都干。

  今年是陳龍做餐飲的第15個年頭,2016年,已有10年餐飲管理經驗的他開始了餐飲創業。之前在大悅城開過一家西餐店,但效益一般。去年年初,他在華星科技大廈附近開了第一家巡山令,1年多的時間,至今已開了4家門店。

  陳龍十分看好火鍋產業。半個月前,他在科技園內又盤下一個店面,開啟了新品牌搬漁椒麻魚火鍋第一家店。

  可操作性強、風險可控50萬元投資產出火鍋店爆款

  如果讓30歲的李力再做一次選擇,他肯定會選擇火鍋店來作為首次創業的項目。前年他和朋友在西餐店開了一家西餐廳,賠了100多萬元。去年下半年他在東站附近開了一家川渝火鍋店,即便受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如今卻已收回了成本。

  據悉,這家門店大約200多平方米,平均每天營收兩三萬元,除去人工、房租和食材,每個月淨利潤二三十萬元。

  “與其他餐飲品類相比,火鍋店投資相對比較低,可操作性也比較強。”川味觀創始人李明明透露,在核心的商圈綜合體開一家500平方米的連鎖品牌門店,前期投入成本不會超過300萬元。同等條件,如果是點菜的中餐廳,啟動資金基本需要四五百萬元。

  而如果這家店開在非核心地段,前期投入就更低了。巡山令黃姑山路門店前期投入隻有50萬元。

  “250平方米,員工16個。開業沒幾天就開始盈利了。大約半年多收回成本。”陳龍表示,火鍋行業的投資回報期大約6到10個月,優於很多餐飲品類。“我以前嘗試過中餐、西餐多個品類,還是火鍋更容易操作。”陳龍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后就打算根植火鍋了。牛肉酸湯火鍋做好了,再做魚火鍋、雞火鍋,在火鍋細分品類上下功夫。”

  曾經做過多個餐飲品牌的根明在粵式火鍋最火爆的時候創立了一個潮汕牛肉火鍋品牌,如今在杭州已發展了30多家門店。“火鍋店比較容易操作,復制起來也快。”他手上還有一家中式餐飲品牌,目前隻在西湖景區有一家門店。

  此外,很多餐飲品牌也紛紛開展起“火鍋業務”。名人名家去年年底創立了火鍋品牌“名家海鮮火鍋”﹔今年,蕭山雷迪森鉑麗酒店38樓的鉑麗軒·禾牛町開業了,主打商務、宴請火鍋﹔今年12月初,綠城尊藍錢江精選酒店開啟了自助火鍋晚餐。

  杭州今年新開200家火鍋店投資者競相追逐

  “火鍋對烹飪要求不高,與其他菜系相比標准化程度更高﹔大眾容易接受,風險比較可控﹔經營效率及利潤率更好。”餐飲投資人戴佳認為,火鍋產業已成為餐飲行業優質賽道。

  在杭州湖濱商圈,是杭州火鍋品牌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從火鍋界的“大佬”海底撈、呷埔呷埔、小龍坎,到新晉網紅湊湊、撈王、吼堂,以及明星鄭凱的火鍋店火鳳祥,方圓幾百米的區域,聚集了40多個知名火鍋品牌。

  在湖濱銀泰B區龍翔裡,撈王、小龍坎、小肥羊等火鍋品牌門店相鄰,但一到周末飯點,家家門口都排起長隊。

  “杭州的火鍋市場還很大,成都幾萬家門店,杭州才4000多家。”李明明說。

  2016年起,杭州火鍋門店每年的新增比例都達到15%以上,根據天眼查數據,在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情況下,杭州今年新開了近200家火鍋門店,已超過2019年一整年。

  事實上從全國來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也在逐年增長。2019年火鍋市場規模數據近5295億,火鍋店總量近35萬家。有市場報告提到,到2022年,全國火鍋市場規模預計突破7000億,預計全國火鍋門店將增至89萬家。

  如此大的市場前景,必定讓投資者爭相追逐。據悉,當前規模化發展主要是直營模式和連鎖加盟模式,而連鎖加盟模式拓展較快。近年來走紅的賢合庄、高老九均為連鎖加盟模式,吸引了無數熱衷火鍋投資的創業者蜂擁入局,最新數據顯示,賢合庄已在全國開了300多家門店,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連鎖店。

  而海底撈、呷哺呷哺則因有實力雄厚的資本做背書,雖是直營但拓店依然非常迅速。

  “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是火鍋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資深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頭部企業更傾向做品牌標杆,以此深耕火鍋消費市場。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