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躋身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在縣級城市中排名第一

全國“冠軍”是怎樣煉成的

王璐怡、孟琳

2020年12月11日08:59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全國“冠軍”是怎樣煉成的

世界珍珠養殖技術發源地湖州德清,最近收獲了一顆“明珠”——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德清位列79個新晉縣級全國文明城市的榜首,引人矚目。

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最高榮譽的“文明榜單”,充分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綜合實力。以縣級城市排名第一的身份摘得“全國文明城市”,秘訣何在?日前,記者前往實地探尋答案,感受這座浙北小城扑面而來的文明新風。

城鄉顏值提上來

一顆優質珍珠的誕生,最基礎的是要育優蚌體。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而言,同樣如此。

整齊的房屋外立面、潔淨的道路和寬敞的停車場……看著家門口的巨變,武康街道私營城房東黃呂陳深切體會到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獲得感。

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私營城,顧名思義,主要為外來商戶投資小微企業之用,隨著外來務工人員增多,逐漸發展成生產、生活一體化集聚區。提起它的過去,德清人都直搖頭:0.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擠”著1.2萬余人,且線網雜亂、消防隱患突出,一度是“臟亂差”的代名詞。

2018年,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評選周期啟動。創建工作從何抓起?德清人用行動作答:從群眾最關注的問題入手,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

私營城的整治大刀闊斧地開始了。“僅違法建筑就拆了10萬多平方米。”振興社區黨總支書記石明回憶。從拆違建、鋪管網到拓路面,他見証了私營城的改頭換面。黃呂陳同樣享受到紅利,今年他的出租房數量減少了,租金卻翻了兩三番,“環境變好了,租客自然願意住。”

把城市“顏值”提升起來。德清全面提升“三縱三橫七連”13條道路,將其打造成城市景觀精品線﹔投資2.765億元對城區21個老舊小區進行分批改造﹔新增2萬余個停車位破解“停車難”……近幾年,聚焦民生難點、堵點,一個個惠民工程在德清背街小巷、老舊社區“落地生根”。

如今,私營城的樓房單元門前安裝了智能充電樁,並配有互聯式火警報警裝置,實現“智慧消防”。城區沿街商戶也有了“神器”,輕點手機就能查詢垃圾分類收運車的實時位置,輕鬆實現垃圾精准投放。以“智慧大腦”賦能“繡花功夫”,這些年德清借助“地理信息+”,通過打造“智慧城管”德清時空信息雲平台等,讓城市變得更“聰明”。

有面子,更要有裡子。走進下渚湖街道上楊村文化禮堂,村幸福鄰裡舞蹈隊正為今年的“村晚”緊張排練。隊員計偉芬告訴記者,自2017年禮堂建成,每周文藝活動不斷。1500余平方米的禮堂如今成了村民的文體中心,一樓大廳安裝升降舞台,二樓農家書屋內書籍、手作陳列整齊,還添置了跑步機、動感單車等健身設施。“農村生活不比城市差啊!”計偉芬說。

從城市到鄉村,“顏值”的不斷提升,讓百姓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調查顯示,德清群眾對創建文明城市的滿意度達到97%以上。

道德品牌樹起來

這兩天,關於“孝敬父母獎”的話題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持續發酵。這緣於12月5日,浙江省道德模范、德清縣太平村村民馬福建的到來。在當地政府部門見証下,他為當地10位孝敬父母者頒發每人500元的獎勵。

孝敬父母還能拿獎!這對剛剛摘下貧困帽的布拖縣群眾來說是件新鮮事。但在德清,這早已家喻戶曉。早在1997年,馬福建就自掏腰包設立“孝敬父母獎”,成為德清首個民間設獎人。

“草根獎”的出現,激發了人們內心的道德力量,大家紛紛效仿。外來人員風尚獎、愛國擁軍獎、殘疾學子勵志獎……很快,“百姓設獎、獎勵百姓”在德清成為風尚,形成精神文明建設的“德清現象”。

23年過去,這股熱潮不僅沒有退卻,還走向全國。截至目前,德清民間獎項已達76個,涵蓋孝敬父母、助人為樂、保護環境等多個方面,累計發放獎金超過200萬元,獎勵百姓超1萬人。

德清縣因勢利導,專門成立民間設獎指導管理領導小組,制定管理辦法規范引導健康發展,並挖掘樹立典型,通過建立全國首個公民道德教育館和100多家村級文化禮堂,不斷放大凡人善舉、小行大義的光和熱。

樹立好身邊典型,在德清人看來,就如同在養殖珍珠時植入優質種核。“一個典型帶動一群先進,不僅引發‘滾雪球’效應,更激發一座城市向善的力量。”德清縣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通過以獎促德、以館展德等舉措弘揚“德文化”培育文明市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在德清四季花開。

志願風景亮出來

如同水質決定珍珠的成色,德清的文明成色,同樣取決於百姓的文明素養。

早晨7時30分,上柏村又出現沈雲的身影,挨家挨戶查看門口垃圾分類情況后,她才去上班。

沈雲是上柏自來水廠的會計,也是一位“德清嫂”志願者。上柏村去年開始實施“兩定四分”垃圾分類,給每家每戶發放分類垃圾桶,起初村民們不習慣,分類准確率不高。村裡的“德清嫂”們一合計,帶頭做好分類同時,志願當起了垃圾分類指導員。8年前加入“德清嫂”后,沈雲的身影就出現在各種志願活動中。如今,丈夫、姐妹、鄰居等都在她的影響下成為志願者。

不止“德清嫂”,德清處處有這樣的“好風景”。在街頭巷尾、村庄院落,機關黨員志願者身上的紅馬甲格外亮眼﹔在野外搜救、防汛救災等危險救援現場,總能看見德清山鷹救援隊成員們勇敢的身影﹔在德清縣人民醫院急診室門外,清禾公益志願團隊急診陪護組成員365天不“打烊”……

截至目前,德清在冊志願者達14萬人,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項目120余個,志願服務組織300余個,年均組織志願服務3萬余場,服務時長突破160萬小時。他們成為德清創建文明城市中的亮麗風景線。

榮譽來之不易,新篇已然開啟。全力建設群眾滿意的人文之城、聰明之城、精致之城、共享之城——德清正向著更高目標再出發。

(責編:張帆、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