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納民政、醫保等多部門社會救助數據

浙江平陽建成返貧監測自動預警系統

邵晨嬋

2020年12月15日08:16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平陽建成返貧監測自動預警系統

12月14日早上9時許,浙江平陽縣昆陽鎮練川村的余恩(化名)剛吃過早飯,就聽到手機“叮”地一響。打開一看,是銀行發來的信息:卡內分別入賬814元和8040元兩筆錢。

沒過多久,鄉鎮民政專員朱毅就帶著剛辦好的低保証上門了:“老余,你的低保証我給你送來了。”余恩趕忙問:“早上到賬的錢是什麼情況?”朱毅笑著解釋:“你還記得前一陣,我來給你辦低保的事嗎?814元就是這個月的低保金,而8000多元是系統監測到你的醫療支出費用高,主動給你申請的臨時救助金。”

原來,身為家庭頂梁柱的余恩不久前被檢查出患有尿毒症。盡管有醫保,但每個月他仍需承擔4000多元的醫療費用。正當余恩一籌莫展之際,朱毅主動上門。“縣裡的返貧監測預警系統發現,最近幾個月,你有大額的醫療費用支出,我來看看是不是需要幫忙。”朱毅說。聽完余恩的情況后,第二天,朱毅就幫他辦理了低保申請,系統還自動將信息發送至相關部門,為他申請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符合條件的救助項目。

余恩的困境得到緩解,得益於平陽建成的返貧監測自動預警系統。“我們在工作走訪中發現,許多低保、低邊戶都是因突然得病或者家庭意外等,導致家庭困難,存在致貧風險,而他們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如何申請低保、低邊救助。”平陽縣民政局副局長蘭江旭說。

據悉,該預警系統集納了該縣民政、醫保、住建、教育等10個部門的社會救助數據,自動收集因病個人自負醫療費2萬元以上、新辦殘疾人証、家庭主要勞動力死亡、因學享受慈善救助和因災(或因疫)受助等關鍵信息數據,經精准比對排查后,一旦發現有致貧風險的困難群眾,系統會實時觸發預警響應,並將有關信息自動推送至各鄉鎮,由民政專員入戶走訪核實並錄入系統。

隨后,系統會將信息自動推送至各社會救助有關部門,幫群眾申請辦理包括臨時救助、物價補貼等在內的21項社會救助,全過程實現群眾困難提前預警、部門救助主動跟進,有效避免群眾返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平陽全縣范圍內已排查疑似困難對象9465戶共19546人,將核實認定的1970戶共2566人納入救助。

(責編:王麗瑋、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