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南湖區幫助中小學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陳爾勝、沈燕燕、許冰洲

2020年12月21日08:58  來源:嘉興日報
 
原標題:南湖區幫助中小學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11月,2020年嘉興南湖區“學在南湖”學術節之“中小學思政課教育”專場在東北師范大學南湖實驗學校成功舉辦。活動通過思政課課堂展示、沙龍式論壇以及論壇點評報告等形式,為全區中小學思政教師搭建了共同探索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的交流平台。

本次現場會是南湖區思政課改革建設工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湖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了“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社會主背景、教師主力軍”的“大思政”格局,明確了“時時皆為思政時機,處處皆為思政課堂,事事皆為思政教材,人人皆為思政主角”的思政教育主旋律,從“不忘初心”“建構用心”“沁潤走心”“雕琢匠心”四大方面推動思政課改革提質增效,努力建構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強心工程”,助力紅船少年健康成長,鋪好人生鮮亮底色。

初心立意:

著眼“家國情懷”大格局

紅船旁的思政課要怎樣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疫情中白衣天使逆行的背影、基層防控工作者戰斗的場景、千家萬戶守望的燈光……課堂上,同學們分成小組圍繞著戰疫精神,對新聞報道、圖片與視頻資料進行深度挖掘,在熱烈的討論中,大家對民族精神與新時代中學生肩負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是新豐鎮中學王佳老師執教的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凝聚價值追求》,這堂課形式創新、深入淺出,用生動的教學素材和靈活的互動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的大道理。這堂課是近年來南湖區立足區域特色、學科特點,全面推進思政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一個縮影。

對於中小學教育來說,思政課程是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大事。南湖區在充分把握中小學生成長特點的基礎上,以“厚植家國情懷,落實立德樹人”格局立意,整合課程內外資源,不斷強化和深化師生家國情懷,著力增強區內思政課教師“為家國育才”的使命感和中小學生“為家國奮斗”的擔當意識,切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思政課學教改革創新中,著力鍛造有思想、有品質、有溫度的思想政治理論“金課”,努力探索南湖思政課程新樣態。

用心謀劃:

下好“課程體系”一盤棋

南湖區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統籌規劃,形成思政課學習全覆蓋、有特色、有梯度、不斷線,積極打造“理論主課堂+實踐優課堂+網絡新課堂+紅船大課堂”四位一體的思政課程群。

聚焦理論主課堂。南湖區嚴格按照課程標准要求,開足開齊中小學國家思政課程,開設道德與法治必修課程、拓展課程、地方課程和時政課程。努力挖掘校園文化、地方歷史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形成有特色的思政類主題校本拓展課程,目前已形成《德在心中》《鄉土課程群》《湖畔史學社》等系列精品思政拓展課程。

創新實踐優課堂。近年來,南湖區逐步將社會實踐、研學活動、項目化學習等實踐學習形式融入思政課。依托區域特色教育資源,將課堂延伸至南湖、南湖革命紀念館、革命烈士林園等實踐教學基地,形成了立體多層區域實踐思政課程模式。如嘉興市實驗小學,結合STEM、項目化學習等,引導學生開展“我的紅船”社會實踐活動。北京師范大學南湖附屬學校等多所中小學,組織學生到南湖革命紀念館,開展“小小紅船講解員”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中小學生在紅船旁接受思政教育。

建設網絡新課堂。疫情期間,南湖思政教育團隊積極承擔思政理論課線上教學任務,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生動感人的育人元素,引導中小學生在戰“疫”中學會觀察和思考,幫助中小學生樹立不畏艱難的人生態度。期間形成的思政在線精品課供南湖區及各縣區多所學校使用,聽課人數達上萬人。

打造紅船大課堂。作為革命紅船起航地,南湖區將“紅船精神”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努力打造“紅船旁的特色思政大課堂”,形成了“德育教化紅船少年心-活動豐富紅船少年心-創新發揚紅船少年心”系列主題紅船思政課。在嘉興市第一屆紅船精神專題優質課評比中,南湖區選送的新豐鎮中學沈敏老師執教的《一路飛歌紅船心,志在少年中國夢》精品課榮獲市一等獎第一名。

走心探索:

探索“學思踐悟”新路徑

“互聯網上的新聞評論要怎麼看”“海外旅行中,遇到外國人對中國有偏見,要不要努力說服對方”“日常穿傳統服飾,是不是愛國的表現”……大橋鎮中學韓賢發老師的《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一課,以一連串的問題開頭,緊緊圍繞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辯証關系引導學生深入探討,通過“人為”制造學生之間的意見分歧和失衡,從而啟發他們在辯論中碰撞思維,提高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識與感悟。

在南湖區各個中小學的課堂上,像這樣的創新式教學不在少數。近年來,南湖區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改革模式,在長期實踐積累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以聚焦思政活力課堂為核心,以體驗式教學“聚人氣”,以生活化場景“接地氣”,以發散式思維“長靈氣”為特色的三維創優教學改革模式,以深度融合的方式重構思政課堂學教生態,示范效應凸顯。

思維活,則課堂活。南湖區通過實施情境貫通式、現場體驗式、中心議題式、主題辯論式、任務探究式、線上線下混合式等多元化學教方法,突破單向灌輸式的學教方式,讓學生成為思政課堂學教的主角,讓思政課堂“真、實、深、美”,從而激發思政課堂活力,真正體現思政課“形質兼美”的特色。

匠心雕琢:

凝聚“立德樹人”向心力

思政課教師是學生的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鑄魂者。近年來,南湖區在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上下足功夫,不斷凝聚全區思政教育人“立德樹人”向心力。

充分發揮名優教師的引領培養作用,讓一批思政骨干教師先“冒出來”。由區教研員牽頭,選拔骨干教師組建學科工作坊,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工作坊的引領下,近3年來榮獲浙江省級先進教研組1個,市區先進教研組5個,全國優質課一等獎1人,浙江省優質課一等獎2人,市級名師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6人,區級名師、學科帶頭人11人,省、市、區級課題立項30多個,市級及以上發表或獲獎論文近200余篇,其中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近10篇。

校本研修是促進思政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也是全區思政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泉。南湖區定期開展“課堂教學、命題研究、論文撰寫、課題研究、主題論壇”等思政主題研修活動,同時“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開展區域聯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觀摩名校、名教師課堂教學,學習和吸收先進經驗,開闊教師視野,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近年來,南湖思政教師在省、市、區等各類比賽、活動中屢獲佳績。

同時,南湖區還加強教師個人自我創生性研修與實踐,採用線上網絡研修和線下集中研修的方式,加強對思政教材編寫理念的把握、對思政教材知識內容的整合、對思政課堂教學方法的運用﹔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問題解決式、活動探究式、情境體驗式、互動合作式等授課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在實踐活動中落實道德踐行的思政育人課堂范式。

(責編:張麗瑋、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