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特色 龍獅項目興趣課堂一席難求
說起“一校一品”之舞龍舞獅,廣州市越秀區瑤台小學聲名顯赫,該校融入了洪拳武術操、嶺南醒獅基礎動作等的大課間不僅在評比中遙遙領先,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都會舞獅的武術動作,套個獅子頭就能有模有樣地舞上兩把,學生要經過選拔才能進入學校龍獅隊,入選之后要參與嚴格的訓練,而龍獅項目在“430”興趣課堂的名額更是一席難求,最近一次一二年級的報名人數就超過40人,達到了兩個年級總人數的1/6。
瑤台小學校長黃妙賢笑著透露有同行稱她做“村姑”,這是對她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辦校理念的褒獎,同時,黃妙賢還是廣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進會專家,特別注重教育的家校結合。
廣州市瑤台村一直有習武的傳統,歷史悠久的醒獅文化一直傳承至今,“瑤台醒獅”很有名氣,每年元宵等傳統節日,村裡的龍獅游行都會進入瑤台小學與學生互動,舞龍舞獅正是該校根植於瑤台地域傳統文化的特色課程,他們還邀請了村裡的老前輩教授醒獅和武術,瑤台小學更被評為“越秀區廣府文化特色項目學校”,瑤台小獅隊曾在兩屆廣府廟會上進行醒獅表演。
與瑤台小學一樣,廣州市越秀區建設六馬路小學在“體教融合”方面的表現同樣突出。武術是該校6大項目之一,歷史悠久。該校在越秀區中小學生武術比賽中基本鎖定團體冠軍,在廣州市的比賽中也是名列前茅。武術操每年都會編排入學校大課間,武術作為校本課程是全體學生都掌握,學校的武術隊周一到周六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進行訓練,由該校老師、廣東省武術隊的退役運動員林曦擔任武術隊主教練。同時,學校還通過“430”興趣課堂以及周末的培訓班進行武術普及,並從中挑選優秀苗子進入校隊。
意義 傳統文化的激活與傳承
談到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黃妙賢坦言“早就應該如此”。當年,瑤台小學成功組建女子舞龍隊時便譜寫過“小龍女”的佳話,這些女孩當中不乏“女承父業”的故事,這就是傳統文化激活與傳承的好例子﹔同時,現在瑤台小學裡不僅有村裡土生土長的學生,還有40%是外地學生,正是通過舞龍舞獅,他們及其家長認同、融入嶺南文化並參與其中,舞龍舞獅作為民族民間體育的精品項目,通過體育教育展現了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同時,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也是文化傳承、藝術鑒賞的推手之一。像醒獅這樣的項目,既可以強身健體、培養團體協作、傳承文化自信,還涉及到美育藝術,因為它還有龍、獅、人等的形象及服裝的美學設計,還有鑼鼓等傳統民樂等,學生覺得好玩,學校也鼓勵師生從各個方面積極參與,讓大家一起為學校這個特色平台做出努力並感到自豪。
同樣,林曦也表示,其實一般人都知道習武先講“武德”,武術本身就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建六小學的武術隊每次進館訓練,隊友都會行“抱拳禮”,隊員之間互敬互愛,不會看不起人,師兄弟之間講究傳幫帶等,武術成為學校教育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武術的教育令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他們不怕吃苦、堅韌不拔、尊師重道、誠實守信等優良品質。
瓶頸 良性競爭有利於創新發展
談到學校發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瓶頸,大家不約而同都談到了“出口”的問題,他們需要一些“激勵的機制”。這些項目的特長生都需要一個“上升通道”,讓他們升學之后可以繼續練習,因為很多同學上了中學,特別是高中之后,都因為學業等問題停步,開展這些項目的初高中太少了。
作為舞龍舞獅的“窗口學校”,瑤台小學雖然特色鮮明,但黃妙賢坦言“太寂寞”,學生需要比賽,她希望有更多學校共同開展這個項目,形成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一枝獨秀”隻會停滯不前,他們也需要外力來推動自身的創新發展。黃妙賢認為,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傳統的文化特色,都應該好好挖掘其生命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國際的,同時不應該局限在“城中村”,越是處在現代化城市的學校越應該重視。
相對而言,武術比舞龍舞獅要普及得多,開展也較容易,很多幼兒園基本上都有開展,幼兒武術表演是常態,應該說,武俠小說、電影電視的“功夫”還是影響深遠的。不過,林曦認為武術也有自己的需求,因為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有時也花多眼亂,如果能更單一統一的話,應該能發展得更快更好,而且不妨增加團體化,例如武術操之類的競賽,喜慶宏大的表演氣氛也很重要。
觀點 用更廣闊視野看待“體育強國”
看過瑤台小學和建六小學在這方面的心得,我們發現,與“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文件同時下發的還有一份關於“加強學校美育工作”的文件,而我們似乎也能夠從“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中發現當中的融合點,或許我們應該跳出狹隘的“體教融合”概念,用更高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體育強國”的問題。
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體教融合”難道僅僅是為了身體強壯,為了競技體育嗎?學校是文化發動機,教育要“五育並舉”,“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培養出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他們的需求也必然是多元化的。假如說,通過教育,每個人都養成了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運動變得跟吃飯睡覺一樣不可或缺,如此一來,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將發生怎樣的變化?運動的裝備、營養、傷病防護、培訓、場館、活動、比賽等將帶動巨大的體育消費產業鏈,那才是真正強大的體育產業。同樣的,假如每位學生還都要至少掌握一門樂器,“琴棋書畫”總有一門拿手、總有一門興趣,長大了就愛看展覽、看歌劇等,那麼美育造就的將是更難以估量的文化藝術市場,然后我們還可以以此類推……這樣,我們或者就能領會上述文件的初心,回頭來再檢討教育現狀的巨大缺失,也就能明白,過去的很多理念真的需要改變了。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