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杰:順“麗水”而游 尋“振興”之路

葉江

2020年12月25日09:02  來源:麗水日報
 
原標題:蔣世杰:順“麗水”而游 尋“振興”之路

  “我與麗水的緣分,應當自小有之,不僅僅關乎‘鄉村振興’。”60生人蔣世杰現任麗水市鄉村振興首席專家,鑽研國學三十載有余。他說,當初在宋元學案中看到了慶元檔案,在麗水地名中發現了慶元縣,最終於2018年4月2日來到麗水,參與鄉村振興,至今已逾兩年。

  初到麗水,蔣世杰便得知“蔣”字的青田話叫“幾”,是“姬”的古音,蔣姓始祖是周公姬旦三子姬伯齡,封地位於河南蔣地,后來以地名為姓。不僅如此,蔣是茭白,而縉雲縣多生茭白,這讓蔣世杰更是倍感親切。

  “陶淵明寫《桃花源記》,我來到麗水之后,才發現這裡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蔣世杰回憶道,2018年4月2日晚來到麗水市,4月5日收到“鄉村振興首席專家”聘書,隨即展開九縣(市、區)的走訪調研。在他看來,麗水鄉村振興最大的優勢是山水歷史人文,最大的劣勢是交通,解決之道是“宣傳”,振興的載體是“旅游業”。旅游業除了要有山水的自然條件,還要有故事,更要有便利完整的交通配套措施,包含:停車場、休憩區、步道、植樹、攝影打卡點,以及衛生環保的垃圾分類、文明潔淨的公廁,還有熱情好客擅長接待服務的“人”,這些“人”可以是工作人員,可以是當地群眾,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能說故事,把山水背后的歷史,以及歷史長河中的人文說成感動人心的故事,這就是“宣傳”。

  鄉村的主題是農業,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靠的支撐力量就是文化,落實在個人身上,就是說故事的能力。因此,說好麗水故事是未來我們鄉村振興,強化農旅融合的重中之重,這個麗水故事要能貫穿整個“中國通史”,深入四海民心,才能發揮本地優勢,並將劣勢轉為優勢。

  “來到麗水的游人便是旅行者,重點是‘行者’,他們心中的故鄉便是遠方,游子回鄉從來不會嫌路遠。”蔣世杰表示,對於麗水來說,他也是游子,雖然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亦是甘之如飴。他在麗水“發現”了人文歷史的深刻脈絡,千年的文脈傳承密碼都藏於“處州文化”。

  從來到麗水之時,蔣世杰便在研究國學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那就是“處州文化”。對他而言,生在台灣,六十年長在台灣,讀了四十多年的“中國通史”,直到遇見“處州文化”,才開始匯通整部通史,著手撰寫《開皇九年》一書,並根據書中主要內容,結合麗水實際寫有論文《全局旅游與鄉村振興》(暫定名)。

  “‘處州文化’未來如何開發利用,絕不是一人可成,必須是眾志乃成,我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的‘被吸引者’,被這座美麗的山水人文寶庫吸引的‘新麗水人’。”蔣世杰說。

(責編:王蕭蕭、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