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千裡援川行 兩地拳拳教育情

湖州南潯“五大行動”推進教育援川

2020年12月28日08:05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日前,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思源小學的校園裡分外熱鬧,老師丁洪英正手持剪刀,拿著一張紅紙在手上折折疊疊。短短兩分鐘內,一副寓意“五谷豐登”的剪紙作品展現在學生眼前,構圖精美、刀法細膩。

這名與同學們打成一片的丁洪英老師,來自湖州南潯區石淙鎮石淙學校。今年9月,她以東西部扶貧協作教育交流為契機,來到思源小學進行為期一年半的挂職交流,作為該校副校長,同時擔任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有著30年工作經歷的她在廣安,除了積極分享南潯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還將南潯學校的“一校一品”剪紙課程帶了過來,豐富師生課余生活。如今,剪紙文化及剪紙課程成為思源小學一項辦學特色,被廣安區教科體局認定為一項“專業技術輸出”。

自2018年南潯區與廣安區簽訂對口支援教育工作協議,並啟動“專技人才互派、名師送教、教師培訓、跟崗學習和校際結對幫扶”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五大行動以來,南潯區教育局先后選派教師22人次援川支教,把新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廣安區,幫助受援學校優化管理制度、提升教育質量,幫助當地老師掌握教學的科學方法,為廣安區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強、業務水平高、適應教育現代化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管理隊伍,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在廣安區富源小學501班,同樣過來支教的和孚鎮重兆小學教師王建良正在授課,身上還戴著“小蜜蜂”。這堂理念先進、思路新穎的《循環小數》課因生動有趣,牢牢吸引著全班55名學生的注意力。

“501班是一個班額很大的班,一開始學生有66人,相當於南潯2個班的數量。”王建良說,面對大額班,他特地去校務處領取了“小蜜蜂”,方便學生聽課。為提高教學質量,他精心設計每堂課,反復修改課件,與五年級組的數學老師共享資源,開展研討,將教材的知識編排順序進行適時調整。

功夫不負有心人,以生為本的課堂設計和教學實踐讓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有了王老師的加入,孩子們現在寫作業十分認真,作業本變得干淨整潔,字跡工整漂亮,且正確率高,很少有孩子需要訂正作業。每次數學單元測試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合格率都是100%。”擔任501班班主任的涂信菊欣喜地說,孩子們學得輕鬆有趣,得到了家長們的高度認可。

兩地交流,除了選派骨干教師赴廣安支教,不少廣安教師也有機會來到南潯中心城區學校進行挂職鍛煉。“這裡‘我的餐桌我做主’‘我的書包我做主’‘菜園實踐基地’等勞動教育課程令我印象深刻,學生參與度高,很好地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來自廣安區石筍鎮白雲小學校的歷史老師呂婉瑩被安排在南潯錦繡實驗學校任教。作為一名95后的年輕教師,她特別珍惜此次挂職鍛煉的機會,准備把南潯教育優秀的教學理念帶回廣安。

除了兩地教師間相互交流切磋,南潯區優質學校還與廣安區45所義務階段中小學校均牽手合作,實現了校際結對全覆蓋,通過線上、線下教研活動,促進了區域間基礎教育資源的共享共研。(戴佩佩)

(責編:王麗瑋、戴謙)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