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軸”,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漢字,唯一的共同點:都是9個筆畫。
然而,世界上的緣分,也真是說不清道不明。在浙江民營經濟重地——寧波慈溪市,橫河鎮被稱為中國軸承產業之鄉,創造並經營這個產業的,絕大多數出自胡姓家族。
緣分隻可意會,工業邏輯卻清晰無比。
橫河軸承產業肇始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產品長成了一個產業集群,走過了一條典型的浙江塊狀經濟成長之路。
但是,與一些紅利衰退的塊狀經濟相比,在“吃”了40多年后,橫河人的“軸承飯”仍然吃得很香。究其原因,軸承是一個與工業文明同呼吸共命運的基礎產品,是制造業的基礎,幾乎穿透於所有行業,又被稱為“工業糧食”。
制造業的基礎有多重要?就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提出,要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業、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軸承,正是需要“再造”的基礎零部件,產業進化勢在必行。
2021年,橫河軸承為這場新的“進化”做好准備了嗎?
一群“胡老板”
打造一條“軸”
驅車穿行於橫河鎮的主干道上,路兩邊的景象差異甚大,有高大氣派的現代化建筑,也有低矮傳統的家居小樓,但毫無例外,房子外面的招牌上都有共同的標示:軸承。
在浙江,這正是經典的塊狀經濟模樣。
橫河鎮副鎮長胡旭波向記者娓娓道來,眼前的這一切,其實藏著橫河軸承產業的進化路徑——
起初,清一色的家庭作坊,而后分化,有的企業脫穎而出成為年產值以數十億元計的行業龍頭企業,如慈興集團和環馳軸承集團有限公司﹔
有的穩扎穩打成為年產值在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的中型企業,還有諸多一呼百應的配套和協作小企業,它們共同組成了橫河的軸承產業生態圈。
“再告訴你一個小秘密”,胡旭波故作神秘,停頓了一下說:如果第一次見到橫河的軸承老板不知道怎麼稱呼,叫“胡老板”准沒錯!
“胡老板”和軸承產業,在橫河,這個緣分由來已久。最早把軸承的種子撒向這片土地的,正是慈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先根領銜的“十八羅漢”。
1975年,橫河鎮相士地村將開辦的旭光五金廠改為旭光汽車配件廠,胡先根、胡紀強等18個人作為廠裡的骨干,他們對軸承的逐步熟識與理解,為此后軸承產業發展埋下伏筆。1984年,年營收不過2萬元的旭光汽配廠,做了一個大膽決定:以6年支付100萬元為條件,與上海軸承技術研究所簽署了技術聯營協議。當時去簽訂協議的人,正是胡先根。收獲出乎意料地好,與科研單位“攀親”,讓這個村辦小廠生機旺盛:1985年收入同比增長335%。
這段經歷也讓胡先根終生難忘,今天,胡先根執掌的“慈興”,年產值達20億元,每年都要拿出3.5%的營收投入研發。
此后,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十八羅漢”開始了一場更大膽的“遷徙”:有人辦起了自己的工廠,有人做起了跟軸承配套的生意,跟著他們的步伐,更多橫河人吃起了“軸承飯”。一時之間,軸承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橫河鎮迅猛生長。
“我是1995年創立的寧波東煌軸承有限公司。”胡紀強是當年的“十八羅漢”之一,現在他有兩個身份:東煌軸承董事長和慈溪市軸承行業協會會長。而在橫河,從原材料鍛造、熱處理、研磨、清洗到最后成品,幾十道工序,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處處都是“胡老板”的天地。
“這碗飯可以一直吃下去”
不同的產業,有著不同的特質。有的產業,有著強烈的“候鳥性”特質,哪裡生產成本低就會“飛”向哪裡。
軸承產業則不同,作為“工業糧食”,它一旦落地生根,就具有了不斷生長的潛力,隻要走對了路,就能一直走下去。
“軸承是百年產業!”即便在橫河,比胡紀強更懂軸承的人也不多,和這個小零件打交道40多年,他對軸承除了“親情”,更多的是欣賞。
他告訴我們,從過去的電冰箱、洗衣機,再到現在的機器人、智能家電、無人汽車,帶有時代烙印的產品輪番上場,一個個行業因此顛覆,但軸承卻從未被冷落過。
當然,橫河軸承的產品每年都在變。春潮密封件董事長胡建定說:“我們最早從簡單的溜冰鞋軸承做起,沒啥技術含量,隻要漂亮就行。后來做電機軸承的時候,客戶提出了防塵要求﹔再做汽車電機的時候,還得耐高溫。就這樣,產品不斷升級。”
也正因此,每當有人說軸承是傳統產業的時候,胡紀強都要強調它的現代性。在他眼裡,這是一個永不過時的產業。
橫河的軸承老板們很清楚這一點,也很知道利用這一點。“軸承這碗飯可以一直吃下去。”從1996年的一家小作坊到現在年產值5億多元的大公司,福達軸承集團董事長胡達雲知道:軸承不僅能做,而且能長久做!在“福達”的倉庫裡,幾百個型號的軸承依次陳列,每研發一個新軸承,對應的就是一片新市場。隨著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產業強基計劃的實施,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更加廣闊的天地。
“環馳軸承”的生產負責人胡華申曾算過一筆賬:橫河軸承年產量4億多套,卻不到日本一家公司的年產值。而中國市場目前生產的軸承型號,也僅佔軸承這個大家族的3%。從全球行業對比來看,軸承行業高端市場被瑞典、德國、日本等跨國企業壟斷,中低檔市場則主要集中在中國。
無論是橫向的領域開拓,還是向上的價值挖掘,無不充滿想象空間。而在橫河,“慈興”“環馳”等一批技術實力強的企業,已經開始向中高端領域進軍,連年的大手筆技術改造投入后,諸如奔馳、寶馬等高端合作伙伴的大門也打開了。
這些變化,讓胡華申頗為感觸:放棄低端市場后,前路不僅沒有收窄,反而迎來一片星辰大海。面向未來,他說“環馳”有個小目標,爭取在20年內,沖進軸承行業世界前十強。
產業生態“大魚引領,小魚活躍”
說起橫河軸承的產業生態,鎮黨委書記王迪很是自豪,“大魚引領,小魚活躍”。
一圈走訪下來,記者也發現了一個搶眼的特點:企業的財務狀況普遍較好,少有外債。像去年產值16億元的“環馳”,銀行貸款僅有4000萬元。
這不禁讓人好奇,橫河軸承的產業生態是怎麼形成的?如果說,敢闖敢干讓橫河人開啟了軸承產業的大門,那麼抱團取暖、差異立身則是他們度過一次次寒冬的秘密。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原材料價格暴漲,橫河的胡老板們一時間猝不及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慈溪橫河相士軸承行業協會成立,以協會的力量爭取更多議價權。這也是全國首個村級軸承行業協會。
多年以后,橫河的胡老板們還是會慶幸這個明智決定。有了協會之后,做新產品時互通有無,避免同質競爭﹔遇到行業共性難題時,一起尋找解決辦法……軸承的產業生態,越做越健康。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橫河軸承企業,不僅樂於抱團,而且擅長立異。
胡立園,慈溪萬順軸承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橫河軸承企業圈,胡立園是出了名的能人,但是第一次接觸,記者很難把這位如鄰家大叔般朴實的70后,與巧於創新的企業掌門人聯系起來。胡立園的企業不大,佔地不過20多畝,靠的是差異化創新。“大公司主要做標准件,我就避開,做非標軸承。”胡立園說。緊接著,他又補充道,“利潤率高多了。”
聽上去雲淡風輕,做起來殊為不易,“精明”的胡立園有著驚人的工匠品格。在一次考察中,他發現了一種雙排球的軸承,工藝特殊,價格奇高,胡立園上心了,回來后,他帶領團隊四處鑽研學技術,最終開發出了這種特別的軸承。
在橫河軸承企業中,工匠精神是一種常見的品質。“軸承產業空間大得很,必須要打破現在的產業天花板。”說這話的,是慈溪市由由軸承有限公司創始人孫建豐,基於這種認識,他給公司起了一個出圈的名字——“由由”。“由由”確實出頭了。2011年創立后,孫建豐帶領這家年輕企業,對標日本NSK等幾家巨頭,7年磨一劍,在2018年殺進了門檻極高的醫療軸承領域。
第二次“進化”
卡在哪
塊狀經濟的未來取決於一次次進化,而進化之路必然伴隨著陣痛。
土地!土地!土地!在橫河鎮,不管是鎮政府官員,還是企業當家人,提起當下最頭疼的問題,一致認為就是土地。
從空間上來看,橫河鎮目前可利用土地確實非常有限。北部緊挨著慈溪市主城區,東南部為丘陵,西部是余姚主城區,85.44平方公裡的土地,幾乎每一寸都用到了極致。
這也帶來一個略顯魔幻的結果:年產值動輒幾千萬元、上億元的企業,常常“蜷縮”在幾畝或幾十畝的土地上,畝均產值高得嚇人。也因此,“愛家鄉”成為橫河軸承企業的一個鮮明標簽。
但是,還是有一些撐不住的企業選擇了外遷。這讓胡旭波痛心不已,2019年,外遷的15家企業總產值達到了55億元,相當於流失了一個橫河“億元產業群”。而未來,還有更多的企業會成長壯大,怎麼辦?
這個問題讓王迪坐不住。他告訴我們,橫河軸承是基礎產業,發展空間很大,當務之急是重構軸承產業地圖。“我們設想是抓緊解決土地空間問題,規劃一個高能級的軸承產業園,整合目前相對鬆散的產業資源,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王迪說。
實際上,橫河軸承的這種尷尬,也是浙江不少塊狀經濟面臨的共性問題。透過橫河犬牙交錯般的軸承企業布局,改革開放之初浙江塊狀經濟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創業圖景鮮活如昨。而今,面對軸承產業的進化要求,這種產業布局已然不相匹配。
除了土地這個硬件,橫河軸承的進化還面臨著技術闖關。“過去這些年,橫河軸承實現了從低端產品到中端產品的第一次產業進化,有些產品已經進入高端,整個行業的技術和工藝都沒問題,產業鏈完整性和協同性也很強,但是,我們還沒有進入到行業內具有標志性的高端領域,比如高鐵、飛機上用的軸承,還是空白,這些軸承還是進口為主。”王迪說。
橫河軸承的闖關已經開始。除了企業個體的產品突破之外,2019年底,慈溪還成立了寧波市關鍵基礎件(軸承)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旨在打造一個服務整個產業集群的公共技術平台,破解單個企業難以解決的共性技術難題。目前,這個綜合體已經針對軸承鋼品質提升研究、產品生產技術研究、密封墊片綜合性能測試裝置等關鍵技術組織研發,累計組織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5個,解決技術難題數135項。
2021年,這群“胡老板”的軸承飯還會吃得更香。(劉剛、鄭亞麗、朱承)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