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推廣要多些“張文宏式發言”

涂建敏

2021年01月04日08:43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疫苗推廣要多些“張文宏式發言”

年末歲初,“網紅”醫生張文宏在接受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時,預測世界疫情走向:“如果有一半人接種(疫苗),疫情就會在2021年六七月份出現拐點。”談到人們普遍關注的國產疫苗上市,他“金句”迭出:“高危人士優先”“不要太糾結於疫苗保護率”“領導干部可示范先打”話語一如既往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答疑釋惑的同時更向社會公眾傳遞信心。

張文宏這一次談話,重點落在疫苗接種上。“高危人士優先”,何為“高危人士”?多數人立馬會想到醫護人員,但在張文宏看來,相比之下,海關、機場貨運等一線工作人員因受限於防護措施,反倒更容易暴露在病毒環境下,應該優先強制接種。談及全面推廣疫苗接種,張文宏認為,“普通人可以等一等”,但“長遠看,我們依靠的還是疫苗,並不是國家的隔離,所以要對疫苗的接種做好充分准備。”對於公眾普遍關注的疫苗安全有效問題,張文宏更以自己此前一天已帶頭接種來現身說法,提出諸如“不要太糾結於保護率,覆蓋率比保護率更重要。”“滅活疫苗整體上是安全的,它隻有短期風險,比如可能造成過敏或局部疼痛等”,類似觀點,比起糾結於保護率,抑或空泛爭論對比國產、進口疫苗孰優孰劣,要形象得多,也有說服力得多。而可佐証的數據是,中國疫苗已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第三期中期結果保護率為79.34%,這已遠超世衛組織(WHO)所定50%標准,稱得上很優秀了。

張文宏的談話,為什麼總是受人追捧?原因就在於敢講大白話、大實話,“一句真話的分量比世界還重。”從疫情之初的“共產黨員必須無條件上”到這次的“領導帶頭打(疫苗)還可起示范”等,無不切准百姓關切﹔從疫情早期的“帶頭干”,到這一次自己“帶頭打(疫苗)”,其自身的身體力行,更是贏得公信力所在。類似情形,其實也不難從鐘南山、李蘭娟等一大批科學家廣受尊敬中找到答案。這樣的話語體系背后,除極高的專業素養之外,更有科學家的良知。

疫苗上市,終將為抗擊疫情帶來“解決之道”。立足於常態化防控,抓住有利機遇“窗口期”,逐步推廣普及疫苗接種,這一次,張文宏再次做出很好的示范,需要更多人有力跟進。

(責編:王蕭蕭、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