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讓生活更美好

黃保才

2021年01月05日08:49  來源:台州日報
 
原標題:藝術,讓生活更美好

  趙宗彪的二十四節氣木刻展,已經第四場了,不出意料的話,看的人一定很多。這回放在臨海古城,紫陽街邊的一家普通讀者書店——別誤會,書店名字就叫“普通”,民營的。木刻展開展是在2020年最后一天,到這個月底,都有得看。

  跨年的木刻展,有辭舊迎新的意味。有了這個木刻展,對臨海人來說,一個洋溢著獨特藝術氣息的2021年,就這麼扑面而來。就像這家普通書店的書,絕不普通一樣,趙宗彪的木刻作品,也非同一般。

  之前他在杭州曉風書屋、台州市文化館、台州學院圖書館,漸次舉辦的這場“美好江南、自在一刻”二十四節氣木刻展,因其刻藝精湛、主題鮮明、意趣盎然,而備受觀眾青睞,媒體和網絡也自覺廣泛傳播,一時聲名遠揚大江南北。這在擁有“一線(刺繡)三雕(木雕、石雕、玻雕)的台州,乃至文氣蕩漾的浙江,都是一樁值得珍視的文化盛事。

  趙宗彪的木刻作品,與木雕有所不同,但源自后者。他說高中時看到鄉人在木頭上雕刻花鳥虫魚,饒有興味,酷愛有加。別人只是看看,但他自己動手,嘗試雕鏤,從此一發不可收,幾十年來,大抵沒有遠離刻刀。但他從事木刻,展示功力和創意,是在最近十年。這十年,他自己創作了五百多件木刻作品。在我看來,這些我還沒完全欣賞過的作品,黑白分明、動靜相宜、繁簡得當,有版畫之效果,又勝於版畫。因為這是一刀一刀刻成的,堅硬的木質和精巧的構思,形象和意象高度融合,給人以無限想象空間,既透著靈動氣質,又顯得雋永無比。生活化的取材,藝術化的表達,容易引起觀眾共鳴,使得作品在與觀者的對話中,悄然無聲地將美的享受傳遞出去。

  作為報人、作家,趙宗彪才氣過人,拿筆為文著書,與捉刀刻木從藝,竟如此完美地融於一身,益發展示出他的多才多藝。他的雜文,思想性、可讀性均強,往往在令莞爾之余陷入沉思:歷史與現實的本來面目,原來是這樣的!他的木刻,同樣以普羅大眾看得懂的藝術方式傳達思想情感,這種可以把玩的“深刻”,因“自在”而抵達自由之境,無疑在心靈層面,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雕刻家說:“所有的雕刻,都在‘刻人’。”趙宗彪的木刻展,現實意義大抵在此。

  趙宗彪的木刻藝術,是“玩”出來的。他最近的十年,恰好是與我同事的十年,我竟不知道他還有“這一手”。他在一個個涂了黑漆或黑顏料、菜盆大小的木盤上神游手追、刻木成畫,都在業余完成。我隻曉得平時他偶爾刻一個小動物,一隻鹿、一隻鬆鼠、一條魚……拿出來示人,栩栩如生,有趣之極。沒有想到他厚積薄發,“玩”出了集大成,刻出了大名堂。他辦木刻展,起意是給其夫人、同是作家王寒《大地的耳語:江南二十四節氣》一書配圖,出版社編輯有眼光,覺得別具藝術價值,於是首展杭城,一炮打響。在我看來,趙宗彪的木刻作品,可以單獨印制成書,配以優美簡約的文字,一定會廣受歡迎﹔趙宗彪的木刻作品,還可以取其精美圖案,印制成窗花、燒制到杯盤……像產業鏈條一樣,延伸至日常的每一個角落,用藝術將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

  終於明白,趙宗彪每次出行,下基層採訪或出差開會,總是背個挎包,裡面裝著畫筆、畫板和畫紙,一有空就繪形狀物,素描、寫生,原來都在為木刻夯實美術的根底。對藝術的追求,是一種天賦的釋放,也是一個艱苦的歷程,但藝術創作,就是創造美好,趙宗彪為之付出許多,也會收獲更多。如今,不少地方盼著能舉辦他的木刻展,因為人們對美好的期待和追尋,是共通的。

(責編:張麗瑋、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