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水乳交融

張萍

2021年01月07日08:33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讓民法典與百姓生活水乳交融

  2021年的鐘聲敲響,中國正式邁入“民法典時代”。最近,浙江已有一批法院適用民法典對一些案件進行了判決,這些民法典“首案”,極好地詮釋了民法典守護人民生活生產的“壓艙石”作用。利用好“首案效應”,引導群眾懂法守法用法,將讓民法典更好地與老百姓的生活交融。

  民法典到底是個什麼“典”?老百姓可能並不那麼清楚。它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但它同時也是容納了1260條、逾10萬字、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涉及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方方面面,卷帙浩繁,有一定的進入門檻。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宣傳教育的最佳場所在於法律的適用。各級司法機關要在民法典適用上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判好案、判對案,以案說法、以案析理。借錢沒約定還款時間對方不還怎麼辦?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坐公交車受傷了可以要求違約精神損害賠償。重大過失導致搭便車者受傷,司機也要賠償……很多解釋起來費勁的法律條款,通過浙江這批“首案”的判罰,得到了簡明扼要的詮釋。這也考驗著各地司法機關的執法水平,在定分止爭中推進民法典實施和宣傳工作。有關機構也要盡快出台司法解釋,加強案例指導,完善新老法律的銜接。

  民法典姓“民”,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它既是一部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法律寶典,也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這就是它應該也可以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根本原因。許多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煙火氣但懸而未決的社會生活痛點,比如房屋產權70年到期后直接續期、小區物業收入歸全體業主所有、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游戲裝備也是錢、緊急救助免責保護、“居住權”入法等,在民法典中得到了一一回應。在宣傳推廣民法典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這種相關性,引導公眾深刻領會、主動運用民法典。

  宣傳民法典不僅是促進全社會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更是提高全社會法律素養、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契機。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開局之年。但疫情防控期間,造謠傳謠、侵犯隱私、對感染者實施網絡暴力等違法行為也在提醒著我們,當下國民整體的“法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許多人的法律邊界意識還很欠缺。將民法典引入百姓生活,除了引導群眾使用民法典保護自身權益、遵循民法典規范,更重要的是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能力,提高社會整體“法商”。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向全國民法學研究者和法學專業學生發出倡議,利用元旦春節返鄉之機,“帶著民法典回家鄉”。學界的這種責任擔當意識,值得提倡和學習。帶領人們奔赴美好的民法典時代,譜寫的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篇章。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