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新豐生姜引出的文人雅集

何志榮

2021年01月07日08:24  來源:嘉興日報
 
原標題:新豐生姜引出的文人雅集

“仙草扎根孔廟東,姜田萬畝綠蔥蔥。名優品種農家寶,並蒂蓮花一點紅。”一首民歌,把人們帶到了嘉興新豐農村萬畝姜田的現場。

生姜既可食用,又有良好的藥效,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剛拔下來的姜塊,形似紅蓮花,故有“並蒂蓮花一點紅”的美稱。新豐孔廟塘以東,盛產生姜。這裡的生姜,是嘉興著名特產。1958年的《農村掃盲課本》中,新豐生姜就與南湖嫩菱被列在一起作為特產宣講。

新豐姜在宋代就有栽培。姜農種姜怕瘟,在家中供有“姜神”,還在鎮北側建了一座姜庵,以求庇祐。南宋張堯同有《姜庵》詩曰:“不入紅塵市,安居三十年。至今庵下路,芳草碧芊芊。”到了明代,新豐生姜已大量種植,明弘治壬子(1492)《嘉興府志》記載:“生姜上市,有商來販之。”可見當時生姜的種植已經具有一定規模。

康熙十七年(1678),新豐新姜上市時節,朱彝尊受湯萬祚之邀,約魏坤、龔翔麟一起,赴姜庵參加文酒之會。朱彝尊作為嘉興歷史名人,大家已經熟知。邀請他赴會的湯萬祚,乃新豐人,是位退職的知府。魏坤,嘉善人,時為舉人。龔翔麟,仁和(今杭州)人,與朱彝尊等人合稱為“浙西六詞家”。

此次文人聚會的雅集上,朱彝尊作了《惜紅衣·詠姜》這首詞:

插架葵邊,分畦蔗后,日光穿漏。

看倚鴉鋤,冰泉淺沙溜。

香苗暗斸,正社燕、歸飛時候。

湖口。

紅掌白芽,愛連船來又。

廚娘纖手。

輕擘柔尖,聽鳴小茶臼。

莼絲翠冷,鹽豉配能否?

一樣蟹胥魚鲙,味勝蜜橙霜韭。

問凍糟酣未,思勸故人新酒。

接著,魏坤、龔翔麟也各自照填了一首《惜紅衣·詠姜》:

瓜堰分區,蔗田接岸,一塍香滿。

障影疏疏,筠帘織來短。

新芽茁后,聽竹外,乳鳩低喚。

畦畔。

紅到柔尖,割霜根才半。

腥風剪斷。

縷鲙糝羹,香橙也同薦。

寒糟配入,芳氣襲冰碗。

悵自故人難致,客裡暗銷吟管。

想舍南幾棱,雨浥病花秋晚。

蔗棱分畦,芋區連尾,短苗排翠。

寒食年年,鋤翻白沙地。

障風畏日,慣憑仗,蘆帘遮蔽。

霜醉。

秋社登柈,似勻妝紅指。

罾頭斫鲙。

花外持螯,廚娘搗來細。

有時斗茗,蟹眼嫩湯沸。

最是難忘甚處,第一尋山問水。

犯曉煙晨霧,含取最消涼氣。

那天,湯萬祚是否填詞,不得而知。在他的《潔圃詩稿》中,並未見相關詩詞留存。

從朱彝尊、魏坤、龔翔麟三人的詞作來看,寫法基本一致。上闋寫生姜栽培,皆提到作物需要遮蔽。描寫姜塊形狀似“紅掌”“紅到柔尖”“紅指”。下闋寫生姜的美味。詞中的“故人”,便是指東道主湯萬祚。文友間聚會填詞,給新豐留下了一段佳話。

還有一首民歌,道出了新豐姜的特質:“孔子三餐不撤姜,中華特產美名揚。豐姜質地尤其好,牙嵌姜絲隔夜香。”

民國初期,生姜在新豐境內種植有三萬多畝,最高年產量達72萬擔。新豐鎮上有26爿姜行,收購時日夜營業。

平林義塾先生徐文潮有詩描述此情景:“秋后新姜滿市廛,燈光斷續月光寒。更籌未盡人聲沸,半是蘇常販客船。”

當時,新豐生姜主銷蘇、錫、常,遠銷到東三省,乃至日本、俄羅斯。

2005年,新豐生姜獲得浙江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証書”。2010年和2011年,新豐生姜的新鮮姜和腌制姜,先后獲得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2017年,新豐生姜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未來的新豐生姜產業勢頭將更加看好。

(責編:王蕭蕭、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