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設能否向“無痛手術”靠攏?

風雲

2021年01月07日08:46  來源:紹興日報
 
原標題:道路建設能否向“無痛手術”靠攏?

  “道路周邊環境變好了,破損的機動車道、人行道也鋪平了,附近還添置了許多醒目的警示牌和圍擋,看著挺清爽!”居住在紹興越城區天工華庭小區的市民陳先生,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329國道(中興大道至丁港直路段),最近附近路面的變化讓他頗有感慨。

  市民感受到的變化,源於紹興不久前集中開展的市區道路環境整治行動。由市綜合執法局牽頭,聯合公安、交通運輸、建設等單位開展的此次整治行動,重點整治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三區智慧快速路、高速公路、高鐵、軌道交通、高鐵北站TOD綜合體等建設項目工地以及周邊通行區域。通過規范道路施工管理、揚塵管控、坑洞修復、交通疏導和綠化養護等措施,由點及面開展集中攻堅綜合整治,及時消除路面病害,改善市民行車舒適性和出行便利性。

  道路建設施工,幾乎天然伴隨著周邊環境的“臟亂差”“破缺舊”“擁堵塞”。客觀而言,道路建設往往工程量較大、建設周期較長,無論是道路改造本身的上架梁、下挖道,“開膛破肚”,還是工程建設必需的工程車進出,以及所牽涉到的線路改道、綠化遷移等,都會對原有道路周邊生態帶來根本性改變,有“陣痛期”也就在所難免。同時也應看到,這種種亂象的滋生,與施工方的粗放管理甚至是野蠻施工同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部分施工單位早已習慣性地將環境臟亂、道路破損、交通擁堵視為工程建設的“副產品”,認為“買一送一”名正言順,於是對施工人員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導,對工程車、渣土車缺乏必要的管理,過程管理缺乏嚴密的程序,由此進一步加劇了“行路難”,甚至讓“陣痛”變成“長痛”,讓短期后果變成次生災害。

  “暫時的不便,將換來長久的暢通。”“您的理解和體諒,是對城市建設的最大支持。”這些施工方在道路建設施工現場設置的標語,總能讓市民大都抱著“忍一忍”的心理,在暢想美好未來的日復一日中,默默承受顛簸、擁堵與塵土飛揚。但反過來,如果施工方能最大限度地正視交通參與人的利益,體諒他們出行的苦處,則完全可以助益整個交通環境的改善。比如在施工區域增設圍擋,減少施工對過往車輛形成的困擾﹔增設噴淋設施,減少揚塵﹔加強巡檢,發現坑洞第一時間填平,等等。這些工作,既是施工方該盡的責任與義務,也花費不了多少時間精力,不至於拖延工程進度。這次綜合整治行動甫一開展,就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也從一個側面印証,隻要責任落實,“陣痛”完全可以不那麼痛。

  無論是近幾年的重大交通項目建設、迎亞運相關交通配套設施建設,還是今后持續推進城市建設,可以預見,紹興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仍然處於道路建設的高峰期。讓建設過程中的“陣痛”不再那麼明顯、持久,迫切需要施工方增強責任意識,做到施工區域內與區域外協同管理,抓工程建設進度與抓周邊環境保護協同推進,握好“手術刀”,精細化謀劃、施行。同時,各監管部門也要及時跟進,精准出擊,加強施工前中后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少一些人為因素造成的“中梗阻”“盲腸炎”,努力營造更安全、有序、便捷的出行環境。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