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穩糧增產組合拳,“壓艙石”越來越穩固

浙江糧食產量創五年來新高

許雅文

2021年01月19日08:26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浙江糧食產量創五年來新高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1月18日,記者從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20年浙江糧食生產面積和總產量均創5年來新高。其中,糧食總產量121億斤,增幅2.4%,位居華東六省一市第一﹔糧食播種面積1490萬畝,增幅1.6%,位居華東六省一市第二﹔全省糧食畝產406.5公斤,比全國平均畝產高出24.5公斤。

新冠肺炎疫情、罕見超長梅汛、倒春寒、病虫害多發……面對一眾不利因素影響,全省打好穩糧增產組合拳,一方面強化政策保障、大力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一方面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大力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糧農,全省糧食產能強勢增長。

抓好糧食生產,政策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2020年,全省為種糧農戶送上政策大禮包:對規模種糧戶直接補貼由每畝100元提高到120元,創歷史新高﹔早籼稻谷最低收購價每百斤124元,比國家最低收購價高3元﹔全面落實早稻谷每百斤30元訂單獎勵政策,首次實行早稻訂單全覆蓋。

抓好糧食生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很關鍵。近段時間來,趁著農閑晴好天氣,義烏市部分糧區正加快推進農業“標准地”建設,將原先種植散亂、溝渠老舊的農田改造成“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適合機械化操作”的高標准農田。去年,全省持續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和糧食生產功能區提標改造,累計新建高標准農田64.9萬畝,提標改造糧食生產功能區54.35萬畝,有效推動“藏糧於地”戰略落地見效。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浙江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離不開優秀浙江稻種的助力。去年,全省水稻品種創新工作喜報頻傳:10月,全省選育的品種包攬第三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籼稻組3個金獎﹔11月,全省“華浙優71”等5個超級稻品種入選全國超級稻食味優質品種。全省育成的水稻品種不僅產量高,而且口感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去年全省共推廣水稻主導品種775.9萬畝,省內自主選育水稻品種面積達到98%以上,超級稻品種總數首次居全國第一。

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從政治和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抓好糧食生產的重要性,不斷優化生產力布局,持續加強科技支撐,加快糧食產業產加銷一體化建設,推進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讓浙江人民穩穩端牢自己的飯碗,讓農業農村始終成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壓艙石。

(責編:王蕭蕭、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