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是浙江桐廬的最大優勢、最厚資產。然而,放眼周邊,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大都市區中心城市“虹吸效應”和周邊縣市的競爭越來越明顯,以往桐廬在美麗城鄉、生態建設、全域旅游等方面的領先優勢面臨著“追兵漸近”。
如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美麗”賽道上持續領跑?這是“特長生”桐廬直面的“美麗”競速之問。
“要持續走在前列,靠‘守攤子、吃老本’不行。我們要把人民幸福作為根本落腳點,走特色之路、聚優勢之力、突競爭之圍,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持續擦亮美麗品牌。”桐廬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六大景區回歸
全域美麗創新再出發
新年伊始,經過精心打造的桐君山景區在游客面前展露新顏,這意味著桐廬六大老牌景區重新回歸“國營”后,開啟了2021年全域旅游的新征程。
再次來到桐君山,78歲的王偉成百感交集。作為曾經的桐廬縣旅游局副局長、現在的《桐廬旅游志》主要編纂者,王偉成見証了桐廬旅游發展的全過程。
“當年是‘開了一個洞,富了一個村,活了一個縣’。”回憶起40多年前的“桐廬現象”,王偉成的眼裡依然閃爍著驕傲,“因為瑤琳仙境的成功開發,上世紀80年代,桐廬連續多年全縣接待游客人次位居全國縣級旅游之首,轟動全國。”
發展的腳步,在歷史的轉角處拐了個彎。2000年前后,一批核心景區從國有轉為民營后,由於經營等原因,桐廬大景區群的改革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而隨著全省“千萬工程”的步伐鏗鏘而至,在美麗鄉村建設上率先做出樣板的桐廬,開始成為鄉村游的“新頂流”,生態底色帶來的發展紅利,讓桐廬領跑“美麗之爭”。
但近兩年來,桐廬的全域旅游卻給人“隻有星星、沒有月亮”的印象。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從人數上看,去年鄉村旅游游客佔全縣游客接待量的67%,但是從旅游收入看,鄉村旅游在全縣旅游收入中的佔比依舊不高。
2019年底,桐廬著手布局傳統景區資產收購事宜。2020年9月,桐君山、瑤琳仙境、嚴子陵釣台、大奇山、天目溪漂流、紅燈籠等六大老牌景區重新回歸“國營”。效果立竿見影:今年元旦3天假期,桐廬縣納入統計的各景區(點)共接待游客10.37萬人次,總收入2930.09萬元。
創新,成為桐廬描繪全域旅游后半篇文章的關鍵詞。
1月初,桐廬2021年的首場“三服務”活動來到大奇山景區,縣委主要負責人現場發問:“回歸的前半篇文章已經完成了,后半篇文章要怎麼做?”
“老牌景區是桐廬旅游的‘四梁八柱’,回歸后,它們將是加快城鄉旅游資源整合、加速‘旅游+’多元產業融合的關鍵樞紐,助力桐廬美麗經濟進一步打品牌、擦亮點,推動全域美麗迭代升級。”桐廬縣文旅集團董事長江峰信心十足。
在各大景區即將大刀闊斧啟動的提升改造計劃中,桐廬正在探索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招引專業運營團隊,計劃以大瑤琳景區和大富春江景區兩大旅游板塊構建為核心,組建綜合文旅企業。
藝術進山文化入村
“人優我特”提升競爭力
“美麗賽道”上爭先,有賴於“人優我特”的創新致勝。桐廬將文化基因融入鄉村振興,以此作為關鍵發力點。
在桐廬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雷啟迪辦公室的書櫃上,數十張山野間的藝術裝置照片,格外引人關注。“這些都是日本七屆大地藝術節中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挂在這裡是給自己一些激勵。”雷啟迪笑言。作為日本大地藝術節開辦20年來的首個海外項目,首屆桐廬大地藝術節有望今年秋天亮相。
雷啟迪坦言:“我們引進大地藝術節,正是為了進一步加強鄉村的文化藝術底蘊,為擦亮美麗品牌注入更多發展活力。”
文化不僅興盛在紙筆間,更興盛在實景中。“桐廬一直堅持生態為本、文化為魂,中醫藥文化、隱逸文化、詩詞文化在桐廬綿延流長,我們也很注重發掘保護這些傳統文化。”桐廬縣原文聯主席董利榮告訴記者,近年來,桐廬還開通了富春山居圖水上實景游航線,推出主題舞台劇《春江花月夜》,打造富春江綠道騎游、古道徒步游等特色線路。
要點燃文化的火種,離不開文化藝術人才的集聚。去年9月以來,桐廬全縣已有11個村開展了“藝術鄉村”試點建設:青龍塢的“聲態藝術基地”、百江鎮的“田園藝術創作基地”、白雲村的“中國新鄉村音樂演藝交流基地”等試點項目,珠落玉盤。
越來越多的藝術人才,成為村裡的常住民。上海的水彩畫家金鈺琦正式落戶,成了一名“新石舍人”。他說,村裡的藝術氛圍比城市裡更純粹,更能激發靈感。截至目前,桐廬鄉村已吸引200多位文創客棲息,相關工作室達120多家。音樂會、藝術展、文創市集等一眾文化藝術活動,在桐廬鄉村屢見不鮮。
關於藝術與鄉村,更豐富的設想還在逐漸成形。今年,桐廬將進一步打造縣城詩路文化景觀帶,加速推進錢塘江詩路文化傳承(富春山水)生態保護區的建設。1月初,桐廬縣的深澳村加入浙江省集中打造的大花園耀眼明珠之列。
“與文化的結合,是增強桐廬最美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雷啟迪說。
美麗迭代升級
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但美麗的綠水青山,若沒有發展內核的支撐,是不可持續的。
桐廬從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起步,下一步桐廬美麗鄉村建設路在何方?這是全縣上下都在探索突破的課題。
去年9月,桐廬開啟美麗鄉村3.0版建設,這次改革的核心,就在於關注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跳出以往“村庄環境+故事”的固有模式。
數字鄉村、法治鄉村、藝術鄉村、創業鄉村和文明鄉村建設,五大特色鄉村、首批41個試點村正在加速推進中。
數字鄉村建設,正在全面“賦能”。在莪山畬族鄉莪山民族小學的美術課上,這裡的孩子對戴著VR眼鏡上課一點不陌生。該校副校長應麗婷說,VR教學帶來的不止是教學方式的革新,“對於大山裡的孩子來說,這副眼鏡就像翅膀,帶他們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而數字化“三農”主體培育工程,讓莪山鄉沈冠村的“稻魚共生”基地通過5G賦能,畝產值從300元增至1萬元,實現了大幅躍升。這兩年,從開通10公裡光纜,到推進5G信號全覆蓋,數字應用已融入當地鄉村經濟、民生、治理等各個領域。
美麗鄉村,吸引人才回鄉創業,令桐廬鄉村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台。信步在城南街道仁智村裡,隨處可見頂著荷葉探頭探腦的卡通形象“呆饅”。可別小瞧這一道軟糯呆萌的酒釀饅頭,它的背后是4000余萬元的創業計劃。“我們已經招引鄉賢回村成立公司,運行整個產業建設,還想策劃饅頭節,請城裡人到村裡品鑒美食生活。”該村村支書袁烈波說,今天的仁智村,本地人引以為傲,更是創業者的天堂。
白雲村以集體創新的“環境入股”模式,讓老村“活”了﹔母嶺村積極鼓勵村民“觸網”,全村有130余戶農戶開辦了桂花系列農產品銷售微店,曾經的“欠債村”“火”了……截至目前,桐廬鄉村共有市場主體3000多家,就業人數佔本地就業總數的10%。
法治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夯“基”。打通鄉村法治“最后一米”,富春江鎮給每個行政村都選派了1名優秀的政法干警、律師,實地實時解決問題。目前,桐廬縣微法庭村級覆蓋率已達到80%,全縣有13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美麗的核心競爭力,轉化成城鄉統籌的和諧,轉化成全縣11萬志願者的文明新風,轉化成桐廬城鄉居民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德清踐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縣域方案》發布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資貿易人洽談會開幕。本次德洽會以“數智共建 德創未來”為主題,以“經貿合作精准洽談、高端人才強力聚引、營商環境優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廣”為主要內容,以“數智共建”為基底,以“線…【詳細】
浙江: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9以內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舉行了“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主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王蕭蕭攝 發布會結合“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新時代以來的…【詳細】
2021浙江高考分數線公布:普通類一段線495分 二段線266分 人民網杭州6月25日電 (王蕭蕭)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普通類: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錄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www.zjzs.net)、浙江考試微信或浙裡辦APP,憑准…【詳細】
6月26日,航拍中國動漫博物館。該館通體呈白色,形似祥雲。人民網 章勇濤攝
中國動漫博物館6月26日正式開館 人民網杭州6月26日電 (王蕭蕭)6月26日上午,全國首家“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中國動漫博物館在杭州正式開館。 據了解,中國動漫博物館是經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動畫學會批准成立的“國字號”動漫博物館,也是杭州打造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和“動漫之…【詳細】
浙江桐廬:5G賦能促畬鄉蝶變 一畝田、千斤糧、百斤魚、萬元錢,在浙江桐廬莪山畬族鄉沈冠村,村民們靠種田養魚就走上了致富路。 “過去,我們村每畝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實現萬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黨總支書記黃金源說。 稻田裡的傳感器可實時收集數據。人…【詳細】
慶祝建黨100周年大型誦讀活動。人民網 章勇濤攝
“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富陽啟動 6月24日晚,“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在杭州市富陽區龍門古鎮啟動。 作為“黨旗下的誦讀”系列活動的開篇首場活動,《筑夢富春·黨旗下的誦讀》由“初心”“奮斗”“征程”三個篇章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結合朗誦、紅色話劇、歌舞等多種藝…【詳細】
“雙西”合璧精彩蝶變 “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人民網杭州6月24日電 (金忠耀)今天下午,慶祝杭州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動正式啟幕。 行吟山水,一湖瀲灩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詳細】
浙江泰順:科技特派員送技術下鄉,助農共富裕 科技扶貧,建功立業。在浙江泰順縣,助農致富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員走進泰順田間地頭,到今年已是18個春秋。科技特派員們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e聯”黨建聯盟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