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裡的歲月之歡

徐德姬

2021年01月25日08:33  來源:麗水日報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也許就是這個偏僻的浙西南小山村,這裡群山環抱,翠竹青青,良田美池,一條小溪繞著村子緩緩而流。也許是因為這條溪太珍貴,村子因而得名大貴溪。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家鄉。

走進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水塘,綠柳垂堤、碧水盈塘。尤其在明鏡懸空,夜闌人靜之時,緩步芳堤,柳塘月色令人賞心悅目。如今,在水塘上已建起古色古香的八角亭和回廊,栽上荷花,大有西湖的曲院風荷之美。村子背靠一座大山,土名“真武尖”,又名“白雲尖”。登上峰頂可遠觀鬆陽、遂昌、龍泉三境。我在小學畢業那一年登過此山,被譽為城北二十四景之一的“雲峰雪霽”,雪后開晴,真有紅妝素裹、玉屑輕飛之壯觀。

因為地處高山僻壤,村裡經濟收入不太好,青壯年大部分外出謀生。但走進村子,冬天裡你看到最多的場景就是一群老人,拉二胡的拉二胡,喝茶的喝茶,下棋的下棋,嘮嗑的嘮嗑﹔老哥老姐們聚在一起叨叨過去的跌跌撞撞,明年該種些什麼瓜果蔬菜,兒女們生活如何,等等。現今全村百多戶人家近500人,60歲以上的老人有210人,70歲以上的有80人,80歲以上的26人,90歲以上4人,最高壽的今年96歲了,還十分硬朗。

老人的兒孫們雖然離開了家鄉,但他們還是割舍不下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們外出賺了錢大部分都選擇回家蓋新房,於是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鱗次櫛比。老人們更是說什麼也不會離開小村,不為別的,隻為他們在此也能老有所為,有所學,有所樂,日子過得更舒坦。就像老人們自己說的,就是有八抬大轎抬我去城裡,我也不去。

我們村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是龍泉市唯一一個堅持了十多年一日三餐還依舊辦得暖心的。80歲以上老人一日三餐隻交3元,80歲以下的一日三餐交5元,每餐保証三菜一湯。村裡的田地經過土地流轉,轉租承包給人種高山四季蔬菜。老人們一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採摘季節,體力好的老人還能賺到錢,還有錢存呢。除了政府補貼小部分外,日間照料中心的經費大部分由鄉賢聯誼會出資贊助。龍泉市民政局、機關黨建和龍淵銀齡志願者愛心協會等組織也經常舉行下鄉送溫暖活動,給老人們送來溫暖。老人們吃穿不愁,子女們也能安心在外工作打拼。總之,這裡的老人不知道“空巢”為何物。

沒有了后顧之憂,老人們都樂於奉獻,積極主動發揮余熱,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垃圾分類等盡心盡力。老人們也關心黨和國家的大事,村裡的老年協會每月都召開老人座談會,學習新的政策精神。誰說世界是年輕人的,村晚的舞台就好像是專為老人們設的。村裡的老人每年都參加村晚節目,他們組織了軍鼓隊、腰鼓隊、民樂隊、健身操表演隊,還有三句半、順口溜等都是他們自編自演的娛樂節目。每年的重陽節,村裡都要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健步走活動,村干部們扛著旗幟在前面帶路,全村男女老少都參加。浩浩蕩蕩的隊伍行走數裡途經好幾個村,一路上歌聲飄蕩,歡樂無限,鄰村人無不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在這裡,每個老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青春的光芒。

村裡的老人基本上沒有文化,他們不知道陶淵明是誰,但是他們卻真真切切地活在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裡,一輩子都活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場景中。雖然這只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小山村,我卻為生於斯長於斯而暗暗高興。有一天,等我變老了,我想我還是要回到生我養我的家鄉去。守著門前的小院,看著柿子樹開花結果。朋友來了,燒水煮茶,溫壺小酒。暮年在小村,心有歸處,享歲月之歡。

(責編:金忠耀、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