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天眼、地眼、人眼”,升級生態環境監管體系——

“三眼透視”,呵護麗水

胡飛、阮春生

2021年01月25日09:09  來源:麗水日報
 
原標題:“三眼透視”,呵護麗水

麗水,是浙江的生態高地。

為落實好環保督查整改,守護這片綠水青山,麗水依托衛星遙感、物聯網監測和基層治理“四平台”,逐漸形成“天眼、地眼、人眼”結合的立體化、數字化、智能化監測網絡。

火眼金睛,天羅地網。環境違法,在這裡將無所遁形。

“三眼透視”呵護,這裡風景獨好。2020年,麗水空氣質量全國第七﹔2019年,全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7年位居全省第一。

“天眼守望”,“智控”一片藍天

“最近一周的衛星遙感數據分析,麗水某重點工程項目施工區塊PM2.5和PM10濃度持續偏高。”近日,一則關於工地揚塵管控的協查信息,從市生態環境局發往建設部門,通過督查管控,工地大面積開採的揚塵飄散大為改觀。

與過去群眾舉報、執法人員突擊檢查發現不同的是,這次為生態環境監管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和問題報警,是麗水最新上線的“天眼守望”大氣污染監測預警場景化系統。

“過去,我們依賴傳統大氣環境監測站點提供的監測數據來評估大氣環境質量,但受站點布點不足、發布數據不能全天候等因素制約,不能准確、及時地反映大氣環境演變趨勢,難以有效評估大氣環境時空演變和影響。”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雷金鬆說,聯合航天五院實施的“天眼守望”大氣污染監測預警場景化應用建設,運用了新技術、新手段,守護藍天白雲,擦亮生態品牌。

像實時監測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一樣,麗水大氣環境質量,24小時有一雙眼睛觀照。雷金鬆介紹,根據大氣監測業務需求,通過衛星遙感監測,不僅自動生成麗水全域的大氣實時監測數據,而且連周邊6個地市的大氣數據也實時顯現。同時,大數據數字平台根據生成的基礎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精准圈定污染濃度相對高值區域,並自動監控預警。

更為難得的是,“天眼守望”系統能綜合分析大氣污染氣團軌跡,摸清污染來源,實現溯源分析,為污染聯防聯控以及本地精細化管控提供科學指導。

1月21日,受冷空氣影響,麗水多雲轉陰,濕度較大,空氣質量二級。當天的污染物來自哪裡?經過“天眼守望”綜合分析,當天的大氣污染主要外部輸入源為北部幾個城市,佔比約為75%。

“分析外源污染來源和影響,並對國控空氣站點進行預測分析、提前預警,採取相應管制措施。”雷金鬆說,“天眼”俯瞰守護麗水,讓任何污染空氣環境的蛛絲馬跡都暴露無遺。一旦外源輸入比較嚴重,就能向相關縣(市、區)發去預警和管控建議。此外,在“天眼守望”裡,麗水還將上馬水、固廢、生態保護區等遙感監測項目。

“地眼金睛”,“數控”環境違法

“馬上行動,到企業后打開執法記錄儀全過程錄像。”一聲令下,兩組執法隊員立即直奔目的地。這是去年7月中旬的一次環境違法凌晨執法。經現場勘查,這家公司鍋爐正在檢修未運行,廢氣處理設施未運行。深入調查發現,此公司已多次對廢氣在線監控設施進行干擾操作,導致在線監控設施檢測數據失真。

涉嫌構成環境犯罪!市生態環境局依法將企業相關負責人移交公安部門偵辦,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環境違法隱蔽性大,但現在違法企業的‘小聰明’,再也瞞不過執法者的‘火眼金睛’!”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專職副隊長藍木申介紹,去年開展的“風雷1號”行動,破獲3起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的違法案件。

違法排污,執法精准,特殊的功臣是被譽為環保“地眼”的在線監控系統。“一個月來已出現異常現象4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排放物出現超標后,短時間內又突然恢復正常。”對照模型數據,執法人員斷定,這家公司有貓膩,果然一查就准。

在線監測數據分析、環境監測車走航、無人機飛檢,借助“互聯網+科技”手段,一雙雙環保監測“地眼”,緊盯不安分的違法者。

去年11月20日,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白雲支隊開出“秸稈焚燒”處罰“第一單”。取証與查處的重要手段,是另一雙環保監測“地眼”——“藍天衛士”智能監測系統報告。

監管范圍大、監管難、反復性強,取証難,處罰難。秸稈焚燒一度困擾相關執法部門。“給重點區域安上‘眼睛’,24小時360度監控!”

2019年,蓮都區投入126萬元,在城區和重點鄉鎮安裝38個360度可旋轉高清視頻監控。同時,出台禁止秸稈露天焚燒“十二條”以及《通告》。當年,依靠視頻“地眼”,處理秸稈焚燒760件,讓城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11%。

視頻監控“地眼”,在遂昌也大發神威。縣域內工地揚塵、秸稈禁燒等污染,均在“地眼”掌控之中。遂昌縣生態環境局局長杜維濤感嘆,過去執法干部跑斷腿,也管得不盡如人意。如今新技術為環境治理插上“智慧翅膀”,執法干部不出門,也能做到應管盡管。

智慧環保的“地眼金睛”,在麗水運用面、觀察面越來越廣。目前,已經完成“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污染源企業”等“生態地圖”,上線“污染源企業在線監管”“秸稈焚燒協同監管”“噪聲擾民協同監管”等多業務場景化應用。

依托麗水“花園雲”平台,打造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子平台,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字化”。雷金鬆介紹,到目前,全市已建設空氣監測站97個、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68個,安裝污染源企業在線監測262家、點位283個,視頻監控企業515家、點位1827個。

“人眼監督”,“擦亮”秀山麗水

“有一輛外地半挂車在倒污泥,你們趕快來查一下!”去年3月31日,市生態環境局青田分局收到生活垃圾填埋場員工的舉報,執法人員迅速出擊。檢查發現,污泥外觀性狀為黃褐色、餅狀,疑似為工業企業污泥。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污泥中的鎳、鉻、鋅等金屬元素含量嚴重超標。

到麗水傾倒污染物,絕不放過此等惡行!在公安技術偵查手段幫助下,帶路車輛和傾倒車輛信息很快被鎖定,污染物來源地也初步確定。經過深入調查,涉案企業3家、傾倒點位2個、傾倒危險廢物300余噸。案件移送至公安部門后,11名涉案人員將面對法律的嚴懲。此案也被生態環境部列入全國典型案件。

發現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拿起電話向環境執法部門舉報,一旦查實最高獎5萬元!2019年2月,麗水發布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2020年,市縣兩級共收到環境問題投訴舉報996件,其中作為線索立案34起。

經過群眾舉報,今年元旦過后,某砂石料公司負責人污染生態河流違法被查處,履行向南明湖投放400公斤魚苗的特殊賠償責任。進行增殖放流,寫入市委、市政府2018年出台的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兩年來,蓮都區就辦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5例,追繳金額總計21.7萬元。

一名基層網格員,也是一雙環保監督“探頭”“人眼”。近年來,麗水推進“基層治理四平台”建設,全市5289個網格配備1萬余名全科網格員。“監督生態環境,是網格員的重要職責。”鬆陽縣新興鎮網格員袁啟章說,發現環境問題立馬拍照上報,環境部門馬上派人處置。

環保監測“人眼”,還有“第三隻眼”。近年來,麗水與浙江環科院麗水分公司、浙西南生態環境健康體檢中心等第三方專業環境監理機構合作,為企業環保管理和區域生態環境提供“體檢”“診斷”“治療”。通過“第三隻眼”“把脈問診開方”,使市本級重點排污單位獲益匪淺。納愛斯集團環保工作負責人林靖華說,第三方機構“體檢”有利於完善企業內部環境管理制度。

保護環境光榮,損害環境可恥。在麗水,生態文明理念蔚然成風,百萬雙監督“人眼”,讓環境違反者膽戰心驚。

推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出台市直有關單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清單、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施《麗水市飲用水源保護條例》、探索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建立生態信用評價體系……

“擦亮”美麗山水,麗水窮盡辦法,各司其職,上下自覺。

(責編:康夢琦、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