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極干旱區農業系統繁榮原因破解

張夢然

2021年01月26日08:45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千年前極干旱區農業系統繁榮原因破解

緊靠最干旱的沙漠,卻自公元1000年開始出現農業繁榮,其秘密究竟是什麼?據英國《自然·植物》雜志1月25日發表的一項最新農業研究,科學家們利用同位素分析得出結論:前印加文明之所以能在氣候干旱的阿塔卡馬沙漠擁有高產的農業系統,被稱為“白色黃金”的海鳥糞肥料功不可沒。這一發現還進一步揭示了公元1000年至1450年在現今智利北部的大量人口居住中心和社會的發展狀況。

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地球上的火星”,是目前全世界最干旱的地方。這一沙漠處於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從地理位置來看主體部分在智利境內。其異常干燥的原因,是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離岸風和秘魯寒流的綜合影響,同時,東面的安第斯山脈又如同一道屏障,“完美”擋住了來自亞馬孫河流域可能形成雨雲的濕空氣。

然而,雖然緊靠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但強大的農業系統卻曾推動前印加文明延續了數百年。智利北部的前西班牙考古記錄,保存了大量種類繁多的作物。這被認為是農業學領域的一項未解之謎,從其地理環境來看,能出現這種程度的農業成就,一直讓研究人員們難以解釋。

鑒於此,智利天主教大學研究人員弗朗西斯卡·聖塔納-賽格裡多及其同事,此次分析了阿塔卡馬沙漠的玉米、辣椒、葫蘆、豆類、藜麥、當地野果的完整樣本,這些樣本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800年。

研究團隊對氮同位素分析后發現,氮同位素值從公元1000年左右開始顯著增加。玉米受影響最重,氮同位素值達到了30‰。

他們還分析了相同地點和年代范圍的人類的同位素值,發現人類骨膠原也呈現出類似的趨勢。分析還發現了碳同位素值的顯著增加,說明當時的玉米食用量增多了。

研究人員總結表示,農業和人口增長具有很大影響,對極端環境下很少見到的這種社會復雜性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責編:張帆、張麗瑋)

原創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