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本在於文化人

徐迅雷

2021年02月01日08:37  來源:杭州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文化之本在於文化人

建設文化軟實力,有賴各界文化人。

2021年1月28日《杭州日報》頭版頭條刊文,總結了2020年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新業態,其中提道:各大文藝院團始終秉持“出人出戲出精品”的理念,積極創排原創劇目,如大型雜技魔術情景劇《憶江南》、越劇現代戲《黎明新娘》、音樂劇《小巷裡的幸福》、經典喜劇《飛來橫財》等。這裡的“出人”是“出戲出精品”的前提。

同一天《藝術典藏》周刊報道了杭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換屆消息,刊發了對新當選評協主席夏烈的訪談文章——《夏烈:思想讓批評有光彩》。夏烈教授來自杭州師范大學,是該校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文藝評論是培根鑄魂的工作”,他說,“一位好的評論家,我認為是一位思想者,沒有思想就沒有批評。自由的、通透的、富有遠見的思想,讓評論家在社會中、歷史中具有光彩。”他期待“讓文藝評論酷一些”,當然前提是評論家要“酷”。

歲末年初,杭州市文聯各協會陸續換屆,皆由文藝名家“領銜”。為什麼要有協會,為什麼要有組織,組織起來是干什麼的?協會是文藝家們自己的協會,是做人的工作的,組織起來是為了更好地學習、交流、服務、提高。

文化樹人,文化惠民,文化是潤澤人心的最深層力量。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座城市,一個國家,光有財富是不夠的。是個人,都要生活在文化和文明之中﹔而文藝創作,是通向文化和文明的必經之路。

沃土在腳下,創作有心得。在日前結束的浙江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省作協副主席張鳳翔(即著名網絡作家“管平潮”),在發言中提到“本土亮點”:“浙江的每一座城市都是有不同特質的,比如杭州的江南潮涌、寧波的港通天下、舟山的漁家生涯、麗水的青山綠水、湖州的絲源筆都、義烏的貨賣全球、紹興的越晉風流,我們在講述浙江故事時,隻有充分發掘每一個地方的亮點特色,才能更有傳播度、辨識度和美譽度。”

“講故事”,不僅需要本身有好故事,更需要有好的講述者。文化興盛,人才為本。人才的基本特點,是智慧與創新。做評論,更需評論家的創新智慧,一如夏烈所言:“批評家當然還需要精熟審美的學問,最終是用好看而有創意的文字,寫出創作者未必說得清、意識到的涵義。”精神的生長、思想的養成、文化的發育,離不開文化文藝,而文藝創作離不開自由心境的批評。有自由,有智慧,有創新,有快樂。在杭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換屆大會上,有關領導發表講話,最后一句是:“批評快樂!”全場會心一笑。

文化創造、文藝批評,都需要文化智力。所謂文化智力,即可以適應不同文化環境的能力,適應性越強,則文化智力越高。這是文化智力研究開拓者、美國學者戴維·利弗莫爾在《為誰留的空椅子》一書中率先提出來的。書中提到“空椅子智慧”:始創全球最大網上書店亞馬遜的全球首富杰夫·貝佐斯,習慣在召開重要會議時,都准備一把空椅子,時刻提醒諸位:那無形的“誰”,才是決策者中的最重要者。這把空椅子像“炮管”,會在高管固執的思維壁壘上鑿一個大洞,想到必須盡可能突破自身的視野限制,走向多元化思維,方能進行多樣性創新。

人本文化,以人為本。文化人自身的提升和突破,需要這樣的“空椅子智慧”。

(責編:王蕭蕭、王麗瑋)

原創推薦